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肿瘤学杂志》社
    主编:秦叔逵
    编辑部主任:龚新雷
    地址: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400143;80864363
    E-mail: lczlx@vip.163.com
    邮发代号:28-267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15元,全年180元
    标准刊号: ISSN 1009-0460
    CN 32-1577/R
目录列表
2017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28
论著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秦叔逵1,杨柳青1,王科明2,夏黎明3,周晋华3,郑义同4,李玉4,杨成喜4,
崔同健5,汪森明6,肖明星6,王红兵7,白莉8,刘汉峰9,安永辉10,宋启斌11,
张明智12,韩北秋13,华东14,陈玉强15,陈锦飞16,杜楠17,陈文晟18,冯国生19,
李永强20,熊建萍21,欧阳铭22,刘超英23,王彩莲24,张华25,钟美佐26,谢绍建27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97. 
摘要 ( 524 )   PDF(pc)(989KB) ( 618 )   收藏
目的 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在大样本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的临床协作研究(简称MAGIC-301研究)。对使用含顺铂(≥60 mg/m2)、奥沙利铂(≥8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或吉西他滨(≥2000 mg/m2)四种细胞毒药物中任意一种或数种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随机化疗的前1天起,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至1个化疗疗程结束,参照NCI-CTC AE 4.0版标准,严格观察和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必要时给予解救性保肝方案治疗。 结果 全国28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2013年2月28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入组病例1200例,其中1146例(95.50%)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6例和380例。两组患者入组前的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既往肝病史、癌种以及化疗方案等情况均衡可比(P>0.05)。FAS分析显示,化疗后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达62.63%,试验组为52.81%(P=0.0004);根据肝损伤严重程度NCI分级分析显示,化疗后,对照组2级以上肝功能异常率为12.37%,而试验组为10.07%(P=0.0008),且对照组有32.37%的患者上升了至少1个肝损伤等级,相较于试验组高出11.17%(P<0.0001)。分别统计含铂类、含环磷酰胺和含吉西他滨的不同化疗方案,试验组的肝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11%(P=0.0188)、22.36%(P=0.0033)和18.71%(P=0.0380)。化疗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的异常率,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化疗第2周(13~15天)试验组的ALT及AST异常率较对照组均降低近50%(ALT异常率:8.63 % vs. 16.58%,P<0.0001;AST异常率:10.72% vs. 20.05%,P<0.000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发生解救用药情况的解救率为1.3%,而对照组高达9.2%(P<0.0001)。两组其他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当。结论 上述大样本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含铂类、含环磷酰胺和含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DILI发生率较高、危害程度较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对肝功能的全程监控与肝损伤的防治。在化疗前和化疗同时,预防性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以上药物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杏内脂B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章磊,孙畅,流小舟,吴苏稼,黎承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07. 
摘要 ( 369 )   PDF(pc)(2273KB) ( 320 )   收藏
目的 探讨银杏内脂B(GB)对骨肉瘤(OS)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人骨肉瘤Saos-2细胞分别在含300、600和1200 μmol/L GB的培养液中培养24、48和72 h,采用CCK-8法检测Saos-2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Saos-2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迁移与侵袭实验检测GB对Saos-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提取GB处理后Saos-2细胞的mRNA和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MMP-2和MMP-9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和Akt磷酸化及cleaved-caspase-3水平。结果 GB能明显抑制Saos-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600和1200 μmol/L GB可诱导Saos-2细胞凋亡,GB对Saos-2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GB可升高Bax mRNA和蛋白水平,但降低Bcl-2、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高浓度GB能抑制Erk和Akt的磷酸化且升高cleaved-caspase-3水平。结论 GB具有抑制Saos-2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和Akt磷酸化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戊酸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机制的探讨
赵淑清1,李军民2,徐子真2,杨晨敏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14. 
摘要 ( 374 )   PDF(pc)(1406KB) ( 327 )   收藏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用药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U937细胞,分别经0.5 mmol/L VPA、50 ng/ml G-CSF单药或两者联合处理后,采用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及G-CSF受体(G-CSFR)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髓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及G-CSFR在处理前后的表达。结果 VPA可以诱导U937细胞髓系分化,其表面抗原CD11b表达从(11.49±3.48)%升至(62.48±9.96)% (P<0.05),联合G-CSF后CD11b表达升至(97.65±0.49)% (P<0.05)。流式细胞检测VPA能够使U937细胞表面的G-CSFR表达率从(29.50±6.80)%增至(59.88±9.99)%。VPA能够上调U937细胞C/EBPα的蛋白表达,使细胞G-CSF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 G-CSF可以加强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VPA可能是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促进分化转录因子C/EBPα的表达恢复及上调G-CSFR,从而发挥联合诱导分化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47靶向MDM2调控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柳家荣,王文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18. 
摘要 ( 334 )   PDF(pc)(1179KB) ( 408 )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7(miR-147)靶向调控鼠双微粒体2蛋白(MDM2)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2000脂质体法将miR-147 模拟物(mimics)及阴性对照(NC)转染至Skov3细胞并分为miR-147 mimics组和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转染48 h后Skov3细胞的miR-147水平以评价转染效果,分别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转染后的增殖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MDM2、p5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7与靶标MDM2之间的靶向关系及结合位点。结果 QPCR检测显示,miR-147 mimics组miR-147的表达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Skov3细胞中过表达miR-147成功。与NC组相比,miR-147 mimics组的增殖率和MDM2水平均降低,但凋亡率及p53和caspase-3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发现miR-147可显著抑制野生型MDM2-3’端非翻译区(UTR)质粒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型MDM2-3’UTR质粒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并无影响。结论 miR-147可靶向MDM2的表达,且过表达miR-147表达可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在卵巢癌防治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颈部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江汇源1,姜斌2,刘峰2,张文颖2,王美玲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24. 
摘要 ( 386 )   PDF(pc)(1181KB) ( 302 )   收藏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组织中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5 年1 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及20例头颈部囊肿组织的手术标本经包埋制作成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以上组织中的PD-L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D-L1在头颈部囊肿组织中不表达,头颈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26/40),高于头颈部囊肿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PD-L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免疫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IS和TSH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研究
茹晓婷1,刘勤江2,杨荣3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28. 
摘要 ( 336 )   PDF(pc)(1428KB) ( 566 )   收藏
目的 探讨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229例DTC、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3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NIS、TSHR表达情况,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分析DTC组织NIS、TSHR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复发危险度分层)和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结果 NIS在DTC中的阳性率为55.5%(127/229),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78.9%(41/52)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77.4%(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S表达与DTC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复发危险度分层均无关。TSHR在DTC、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41.0%(94/229)、48.1%(25/52)和45.2%(1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R表达与DTC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复发危险度分层均无关,仅与肿块大小有关(P=0.029);NIS阳性率与BRAF V600E突变无关,但NIS细胞浆阳性表达中,BRAF V600E突变型比例(48.2%)高于BRAF V600E野生型比例(29.5%);NIS细胞膜阳性表达中,BRAF V600E突变型比例(51.8%)低于BRAF V600E野生型比例(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R阳性率在BRAF V600E突变型中为47.9%,高于BRAF V600E野生型的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SHR细胞浆和膜阳性表达与BRAF V600E突变无关。结论 DTC中NIS表达降低且定位与BRAF V600E突变有关,但BRAF V600E突变并不会影响TSHR定位;BRAF V600E突变型中TSHR表达增加,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paf-1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卓1,李晓凤2,张美云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33. 
摘要 ( 331 )   PDF(pc)(1339KB) ( 323 )   收藏
目的 探讨凋亡酶激活因子(Apaf-1)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6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存档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法检测Apaf-1和Ki-67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结果 Apa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7%(13/60),低于癌旁组织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44/60),高于癌旁组织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均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3,P=0.018)。结论 Apaf-1在乳腺癌中表达降低,而Ki-67水平升高,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和侵袭中发挥促癌作用,有可能作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miR-143水平与晚期胃癌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分析
李金凤,成伟丽,任旭升,李湘红,李大鹏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37. 
摘要 ( 276 )   PDF(pc)(1203KB) ( 251 )   收藏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血清microRNA-143(miR-143)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含紫杉醇联合铂类或氟尿嘧啶类药物,收集其化疗前的血清标本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其miR-143水平,与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的miR-143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不同miR-143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ECIST1.1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比较不同miR-143水平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比较不同miR-143水平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QPCR检测发现82例胃癌患者的miR-143水平为0.215±0.021,低于76例健康体检者的1.099±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43水平与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关,但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敏感(CR+PR)31例患者的血清miR-143水平为0.341±0.040,高于化疗抵抗(SD+PD)51例患者的0.13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iR-143水平的中位值(0.177)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0.177)和低表达组(≤0.177),高表达组的总有效率、中位PFS和OS分别为48.8%、8.5个月和12.2个月,优于低表达组的31.7%、7.3个月和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血清miR-143水平低于正常值,且与含紫杉醇方案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均有关,其中miR-143高表达者的敏感性较高且预后较好,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上有一定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 CCAT-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邓文英,张弛,李宁,谢晋玲,徐盈盈,罗素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43. 
摘要 ( 278 )   PDF(pc)(956KB) ( 280 )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2(LncRNA CCAT-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CCAT-2在60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并分析CCAT-2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期、门脉癌栓和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CCAT-2在H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26±2.08,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CAT-2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而与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期、门脉癌栓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CCAT-2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西他赛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艾茹玉1,周娟2,谢波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47. 
摘要 ( 296 )   PDF(pc)(907KB) ( 263 )   收藏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TXT)和顺铂(DDP)单药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初治的 7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27例同步采用TXT(75 mg/m2,d1,21天为1周期)或45例同步采用DDP(40 mg/m2,d1,每周1次或80 mg/m2,d1,21天为1周期)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DT:70 Gy/35f)。治疗结束3个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版和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除DDP组1例无法评价近期疗效外,两组其余患者均可评价。TXT和DDP两组的原发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7%和81.8%,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1.5%和9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XT组3~4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均高于DDP组(48.1% vs. 22.2%,P=0.022;37.0% vs. 15.6%,P=0.048)。TXT组贫血发生率高于DDP组(80.0% vs. 53.3%,P=0.039)。TXT组3~4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低于DDP组(29.6% vs. 57.8%,P=0.028);咽喉疼痛发生时间晚于DDP组[(11.70±3.930)d vs. (9.38±3.453)d,P=0.011];TXT组2~3级呕吐发生率低于DDP组(22.2% vs. 48.9%,P=0.028)。结论 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TXT与DDP单药的近期疗效相当,TXT方案发生放射性黏膜炎及胃肠道反应的比例更低,但骨髓抑制较明显,患者耐受性好,TXT可以替代DDP成为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候选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癌痛的疗效观察
曾少容1,凌钦杰2,曾维亮3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52. 
摘要 ( 276 )   PDF(pc)(893KB) ( 246 )   收藏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患者癌痛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NSCLC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53),对照组接受单纯放疗,联合组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短期骨痛缓解情况的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影响患者短期骨痛缓解的因素。结果 联合组癌痛缓解有效率为92.5%(49/53), 高于对照组的69.8%(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是影响NSCLC骨转移骨痛缓解情况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组CT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病灶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癌痛方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组织来源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抗体表达规律分析
齐长海,卢一艳,侯芳,刘芸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57. 
摘要 ( 328 )   PDF(pc)(900KB) ( 241 )   收藏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中不同组织来源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抗体表达规律。
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本院经组织学确诊为腺癌的浆膜腔积液标本90例,其中肺腺癌45例,卵巢腺癌45例,采用液基细胞学进行检测,观察不同组织来源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结果 卵巢腺癌细胞主要以集群形式(数十至数百个)排列成圆形、椭圆形、乳头状,且常有重叠,边缘较光滑,细胞排列紧密,核浆比较高,胞浆相对较少,核仁小至中等大或明显,背景中可见砂砾体。肺腺癌细胞排列成球团状,胞浆丰富,黏液分泌旺盛,使细胞团极具立体感,核大,核仁明显。肺腺癌CA125与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15/45)和28.89%(13/45),均低于卵巢腺癌的71.11%(32/45)和51.11%(23/45);Ⅰ~Ⅱ期肺腺癌及卵巢腺癌的CA125、CA199及CE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Ⅲ~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组织来源腺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且 CA125、CA199及CEA的差异表达对于腺癌细胞来源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金艳,张清媛,李丽茹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61. 
摘要 ( 318 )   PDF(pc)(893KB) ( 415 )   收藏
目的 分析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率。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参加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的405例受试者资料,对其脱落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05例受试者中,共有85例受试者脱落,以受试者要求退出及不良事件为脱落的主要原因。影响受试者脱落的主要因素有受试者依从性以及受试者心理特征等。依从性差的受试者的脱落率为70.9%(44/62),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的受试者的11.9%(41/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明显心理特征的受试者的脱落率为57.1%(20/35),明显高于无明显心理特征的受试者的17.6%(6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国内/国际药物、用药方式、返院频次、临床试验分期等,在依从者和脱落者中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为减少乳腺癌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率,可加强受试者管理、加强研究者管理和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的观察
康培培1,丛顾俊2,赵俊才3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67. 
摘要 ( 294 )   PDF(pc)(900KB) ( 238 )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效果。
方法 选择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Ⅲ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3、3.5、4 μg/ml,术后行PCSA 72 h。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术后2、24、48、72 h的疼痛程度,用镇静反应程度评分标准(LOS)评估接受阿片类药物镇痛疗法患者的镇静程度。记录各组术后自控镇痛失败率、剩余药液量、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及常见不良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和瘙痒)情况。结果Ⅰ组术后自控镇痛的失败率为43.3%(13/30),Ⅱ、Ⅲ组均为0。Ⅰ组剩余药液量为(18.1±0.7)ml,少于Ⅱ组的(33.5±0.2)ml和Ⅲ组的(33.2±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按压总次数为(8.1±0.6)次,高于Ⅱ组的(1.9±0.5)次和Ⅲ组的(2.1±0.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2、24、48 h的NRS评分高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组术后2、24、48、72 h的LOS评分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瘙痒、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Ⅰ、Ⅱ组升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PCSA的适宜浓度为3.5 μg/ml。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气管腔内超声非实时引导下经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谢强1,瘳胜祥1,卢筠1,钟爱虹1,连秀华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71. 
摘要 ( 262 )   PDF(pc)(892KB) ( 262 )   收藏
目的 探讨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非实时引导下经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周围型肺癌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福州肺科医院进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后使用EBUS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2例行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40例患者行常规TBLB,比较EBUS引导TBLB和常规TBLB的诊断率、病灶发现率及安全性并总结影响诊断率的因素。
结果 EBUS检查对肺部病灶的总体发现率为71.8%(102/142)。EBUS引导TBLB的诊断率为69.6%(71/102),高于常规TBLB的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SU引导TBLB技术诊断在直径>20 mm和≤20 mm病灶中的诊断率分别为75.0%(60/80)和50.0%(11/22),超声下全包绕探头病灶和超声下不全包绕探头病灶的诊断率分别为84.4%(38/45)和57.9%(33/57),高分辨CT影像上见支气管征病灶和无支气管征病灶的诊断率分别为82.4%(28/34)和63.2%(43/6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LB活检后的主要并发症为少量咯血、胸痛,EBUS引导TBLB和常规TBLB的咯血发生率分别为30.3%(43/142)和32.5%(13/40),胸痛发生率分别为12.7%(18/142)和10.0%(4/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创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用于诊断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细胞凋亡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赵相轩,温锋,卢再鸣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75. 
摘要 ( 294 )   PDF(pc)(944KB) ( 393 )   收藏
乳腺癌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呈逐渐高发趋势。除早期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等传统方法外,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分子分型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手段。乳腺癌治疗仍然伴随易转移、易复发、易产生抗性和毒副作用大等特点。细胞凋亡阻断是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的最大特征。探讨乳腺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异常分子机制,诱导其重新进入凋亡周期可能是治愈乳腺癌的最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关键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诱导乳腺癌凋亡中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明确这些信号通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以期找到乳腺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L1/PD-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糜亚琴,蒋敬庭,吴昌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80. 
摘要 ( 390 )   PDF(pc)(898KB) ( 595 )   收藏
卵巢癌在妇科肿瘤中致死率最高,放化疗及手术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更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亟待开发。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措施,其中抗PD-1/PD-L1疗法在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和其在卵巢癌预后中的意义作一概述,探讨免疫疗法和其他传统疗法相结合应用于卵巢癌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B病毒与宿主免疫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娜,胡春宏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84. 
摘要 ( 296 )   PDF(pc)(1406KB) ( 470 )   收藏
鼻咽癌(NPC)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高发于南方。NPC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虽对放疗较为敏感,但其治疗仍面临复发和转移的高风险。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是NPC的高危因素,与NPC密切相关,目前是NPC形成机制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免疫应答及EB病毒相关产物两方面就EB病毒在NPC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学作用作一综述,并初步探讨免疫治疗在NPC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胃巨大间质瘤致胃扭转合并贫血1例
龚小军,王传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89. 
摘要 ( 231 )   PDF(pc)(1001KB) ( 332 )   收藏
胃巨大间质瘤;胃扭转;贫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双眼视网膜微动脉瘤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毛东锋,吴涛,毛军峰,陆小亚,白海,王存邦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  191. 
摘要 ( 264 )   PDF(pc)(819KB) ( 2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