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肿瘤学杂志》社
    主编:秦叔逵
    编辑部主任:龚新雷
    地址: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400143;80864363
    E-mail: lczlx@vip.163.com
    邮发代号:28-267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15元,全年180元
    标准刊号: ISSN 1009-0460
    CN 32-1577/R
目录列表
2017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30
论著
HMGB2沉默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
刘爱蕙1,李秀楠1,王钢乐1,唐 欣1,董 懿1,纪 楠1,康 骅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1. 
摘要 ( 527 )   PDF(pc)(1362KB) ( 639 )   收藏
目的 探讨HMGB2沉默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将靶向HMGB2的寡核苷酸克隆至pLKO.1 puro载体质粒构建靶向沉默HMGB2表达的慢病毒shRNA。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转染组及HMGB2干扰组,其中空转染组及HMGB2干扰组分别转染包含随机序列shRNA和靶向HMGB2 shRNA的病毒液,对照组仅行常规培养而不行任何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48 h后的HMGB2蛋白水平以评价转染效率,采用MTT法计算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侵袭和转移水平。结果 HMGB2干扰组的HMGB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和空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构建的载体沉默HMGB2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和空转染组比较,HMGB2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且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2干扰组细胞的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均高于其余两组,且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均低于其余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NA靶向沉默MDA-MB-231细胞中HMGB2表达效果显著,可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洛铂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次旦旺久1,2,赵相轩1,林 坤1,张 强1,卢再鸣1,王晓明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6. 
摘要 ( 424 )   PDF(pc)(2301KB) ( 324 )   收藏
目的 探讨洛铂(LB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LBP(0、2.5、5、10、20 μmol/L)处理48 h。普通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ak、Bcl-2、Bid、Bcl-XL、Survivin及PARP-1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LBP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密度减少,离巢死亡细胞数目增多;光镜下可见典型核固缩、碎裂的凋亡细胞。LBP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2.5、5、10、20 μmol/L的LBP作用HepG2细胞48 h后的增殖率分别为(92.11±1.79)%、(65.87±1.78)%、(51.57±0.81)%及(33.11±1.47)%; LBP作用HepG2细胞48 h的IC50为13.28 μmol/L。2.5、5、10、20 μmol/L LBP作用48 h 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1.64±0.85)%、(20.99±2.21)%、(33.02±2.30)%和(40.77±1.58)%,与LBP 0 μmol/L 的(3.29±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10、20 μmol/L LBP能够下调HepG2细胞中的Bcl-2、Mcl-1蛋白表达,上调Bax、Bid、PARP-1蛋白表达, 对Bcl-XL、Bak及Survivin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 LBP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与上调Bax、Bid和PARP-1蛋白以及下调Bcl-2、Mcl-1蛋白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双胍逆转人卵巢癌细胞株对顺铂耐药的实验研究
王小霞, 尹书琴, 康佳丽,袁 金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12. 
摘要 ( 419 )   PDF(pc)(999KB) ( 278 )   收藏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设为亲本组,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顺铂+二甲双胍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SKOV3/DDP细胞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24h后,对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当二甲双胍>5 mmol/L时,其对SKOV3/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SKOV3细胞(P<0.05)。顺铂对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25 μg/ml和118.68 μg/ml,SKOV3/DDP的耐药倍数为7.78。联合用药组SKOV3/DDP细胞IC50为 73.45 μg/ml,耐药倍数为4.81。二甲双胍对SKOV3/DDP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62。亲本组中GRP78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2和0.24±0.04;顺铂组、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的GRP7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02、0.68±0.02、0.49±0.07,与空白对照组的0.83±0.04比较,联合用药组明显降低,其次为二甲双胍组,顺铂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蛋白在各组中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CHOP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2±0.03、0.69±0.03、0.84±0.0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耐药性有调节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降低GRP78表达,提高CHOP蛋白表达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来降低耐药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细胞肺癌组织中lncRNA MEG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郑志刚,韩 军,廖继红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17. 
摘要 ( 481 )   PDF(pc)(1027KB) ( 335 )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EG3(lncRNA MEG3)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SCLC组织标本9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lncRNA MEG3在92例SCLC组织、40例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4.082±0.86)和正常肺组织(4.209±0.82)比较,lncRNA MEG3在92例SCLC组织中的表达(2.071±0.9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MEG3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分期、远处转移及生存状态有关。lncRNA MEG3低表达者(<2.071)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较高表达者(≥2.071)的21个月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2个月,较低表达组的21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MEG3表达、远处转移和分期均为影响SCLC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lncRNA MEG3参与调节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评估SCL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RID1B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昳凡,张艳秋,李永飞,张燕红,殷咏梅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22. 
摘要 ( 458 )   PDF(pc)(1856KB) ( 361 )   收藏
目的 探讨AT富集结构域蛋白1B(ARID1B)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ARID1B在TNBC、非TNB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ARID1B在120 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9/120)、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ID1B在90例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1%(55/90),在30例非TNB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10/3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TNBC患者ARID1B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53表达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RID1B高表达TN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27.9个月(95%CI:25.1~30.8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者的49.1个月(95%CI:40.2~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ARID1B在TNBC中高表达且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是TNBC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糖核酸Ⅱ用于阿那曲唑治疗乳腺癌所致骨关节症状的临床观察
马文杰1,张仲柏2,高 堃1,王静萱1,张清媛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26. 
摘要 ( 332 )   PDF(pc)(908KB) ( 223 )   收藏
目的 探讨免疫调节剂核糖核酸Ⅱ用于阿那曲唑治疗乳腺癌所致骨关节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6例绝经后Ⅰ~Ⅲ期女性乳腺癌经阿那曲唑治疗引发骨关节症状患者,分为核糖核酸Ⅱ组(给予核糖核酸Ⅱ 200 mg,静滴,每日1次,治疗4周)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FACT-G量表、WOMAC指数评价症状变化程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使用核糖核酸Ⅱ治疗后,患者的骨关节病变、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BALP、CIC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核糖核酸Ⅱ能够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的骨关节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线粒体激素受体P28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仕亮1,孙纷纷1,徐 雷2,邵国安2,马斌林3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31. 
摘要 ( 336 )   PDF(pc)(1135KB) ( 247 )   收藏
目的 探讨线粒体甲状腺激素受体P28(MT-P28)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各自对应的病变旁正常组织中MT-P2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MT-P28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7±0.14,明显高于其病变旁正常组织的0.5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的MT-P28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3±0.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其病变旁正常组织的倍比关系为2.6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在甲状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倍比关系为4.2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T-P28 mRNA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不同,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表达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恶变,这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21活化酶5预测骨肉瘤化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王雅灵,苏 泱,殷隽逸,周 琰,胡海燕,闵大六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36. 
摘要 ( 365 )   PDF(pc)(1444KB) ( 259 )   收藏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p21活化酶5(PAK5)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从细胞水平验证PAK5是否参与调节骨肉瘤细胞化疗敏感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骨肉瘤患者活检组织中PAK5表达,分析PAK5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合成siRNA-PAK5,分别转染进入Saos-2和MG63细胞,QPCR和Westtem blotting分别检测PAK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不同浓度梯度的阿霉素(ADM 50、25、5、05 μmol/L)、甲氨蝶呤(MTX 50、5、1、0.5、0.05 μmol/L)分别处理Saos-2和MG63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转染siRNA-PAK5后骨肉瘤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差异。结果 74例骨肉瘤组织中PAK5阳性57例,阴性17例,PAK5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坏死率及肺转移有关(P<0.05)。QPCR检测转染组PAK5 mRNA分别水平下降为未转染组29%和3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组PAK5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下调49%和42%。转染siRNA-PAK5后,ADM作用Saos-2和MG63细胞的IC50分别由(8.35±0.07)μmol/L、(7.35±0.07)μmol/L降至(0.54±0.004)μmol/L、(0.50±0.002)μmol/L (P<0.05);MTX作用Saos-2和MG63细胞的IC50分别由(1.255±0.021)μmol/L、(1.05±0.014)μmol/L降至(0.606±0.01)μmol/L、(0.72±0.014)μmol/L (P<0.05)。结论 骨肉瘤PAK5表达与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相关,抑制骨肉瘤细胞PAK5表达可提高化疗敏感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T/CT用于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Meta分析
梁立莉1,岑 洪2,谭晓红2,郭宝平2,熊 春1,马 智1,何 莎2,黄 丹1,谢淑琼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41. 
摘要 ( 428 )   PDF(pc)(1169KB) ( 275 )   收藏
目的 评价PET/CT在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Medline等数据库中关于PET/CT评价DLBCL预后的研究,检索年限均为2000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分析治疗中期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治疗末期SUV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并应用Meta分析合并风险比(HR)来评价DLBCL患者治疗后的预后与PET/CT参数的关系。分析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HR。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1068例初诊的DLBCL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中期(2~4化疗周期后)PET/CT SUVmax评价DLBCL 患者PFS的HR为1.50 (95%CI:1.12~2.01,P=0.007);(2)治疗末期(6~8化疗周期后)PET/CT SUVmax评价DLBCL患者PFS的HR为1.30 (95%CI:0.74~2.29,P=0.369),评价DLBCL患者OS的HR为1.75 (95%CI:0.74~4.17,P=0.204);(3) 治疗末期PET/CT MTV评价DLBCL患者PFS的HR为2.17 (95%CI:1.46~3.24,P=0.000),评价DLBCL患者OS的HR为2.99 (95%CI 1.91~4.69,P=0.000)。结论 治疗中期PET/CT的SUVmax可以预测患者的PFS;治疗末期PET/CT的MTV可以预测患者的PFS、OS,而SUVmax则不能预测患者的PFS、OS。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增强超声与增强CT对诊断肝癌病灶大小可靠性的对比研究
金伟奎,司 芩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48. 
摘要 ( 391 )   PDF(pc)(2252KB) ( 444 )   收藏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与增强CT(CECT)对中肝癌(最大径3.0~5.0 cm)与非中肝癌(最大径<3.0 cm或>5.0 cm)病灶大小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癌患者19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分为中肝癌组96例和非中肝癌组101例。患者均行CEUS与CE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CEUS与CECT在不同病灶大小肝癌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CEUS与CECT诊断197例肝癌病灶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中肝癌组中,CEUS诊断的特异度为80.6%~85.8%,灵敏度为73.2%~91.6%;CECT诊断的特异度为65.1%~77.2%,灵敏度为63.2%~85.3%。101例非中肝癌组中,CEUS与CE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和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中肝癌检查组中,两种方法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和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癌病灶大小的测量尤其是中肝癌,术前优先选择CEUS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丁重阳,李天女,孙 晋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53. 
摘要 ( 424 )   PDF(pc)(948KB) ( 649 )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原发灶的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CRC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资料,检测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分析上述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84例CRC原发灶的SUVmax、SUVmean、MTV、TLG分别为11.79(5.36,29.48)、7.11(3.10,19.51)、14.67(3.22,54.77)cm3、96.47(13.18,936.93)g。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最大直径有关(P<0.05)。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与T分期有关(r=0.318,r=0.281,r=0.390,r=0.416,P<0.05),与N、M分期均无关(P>0.05)。TLG仅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355,P=0.001)。结论 CRC原发灶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因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的部分病理特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分次内误差的比较

黄大钡,郭纪慈,李 珍,余建荣,张志高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58. 
摘要 ( 344 )   PDF(pc)(900KB) ( 246 )   收藏
目的 分析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的分次内误差,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在减少摆位误差方面的优劣。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VMAT与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并与计划CT匹配,获取分次内误差,对两种治疗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RT组在X(左右)、Y(头脚)、Z(腹背)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3±0.47)mm、(0.84±0.35)mm、(0.67±0.41)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1.01±0.42)mm、(1.08±0.89)mm、(1.07±0.70)mm,治疗后误差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在X、Y、Z 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2±0.50)mm、(0.78±0.40)mm、(0.72±0.54)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0.71±0.52)mm、(0.84±0.41)mm、(0.79±0.63)mm,治疗后误差略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每周获得的分次内误差,随着治疗周数的增多,两组各方向的平均误差均有所增加,且IMRT组数据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加速器跳数为(2.85±0.73)min和589.00±63.00,均优于IMRT组的(8.14±1.06)min和792.00±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放疗中,VMAT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患者不舒适度,有效降低患者分次内误差,但放疗分次内误差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袁振超,吴振杰,贺聚良,林 翔,关 键,刘 斌,莫 昊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62. 
摘要 ( 320 )   PDF(pc)(2029KB) ( 217 )   收藏
目的 探讨开放性后路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45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后柱转移瘤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重建术。评估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Frankel分级)。结果 45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33例术前有不同程度腰背疼痛者,术后疼痛消失11例,缓解22例。26例术前伴神经功能障碍者(79%)获得神经功能改善。术中未出现骨水泥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在治疗前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02±0.51)分和(2.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例获随访,1例术后失访;随访7~32个月,平均16个月。35例死亡,其中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7~12个月死亡18例,1~2年死亡11例,2年以上死亡3例;现存活的9例患者中6~12个月5例,1~2年4例。随访期间复查未发现骨水泥下沉、松动、椎节塌陷及向前成角。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后柱转移瘤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重建术,简单安全,既能有效减压缓解疼痛,又可维持脊柱稳定,为提高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ⅠE期非结膜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赵水喜1,曹京旭1,肖利华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66. 
摘要 ( 351 )   PDF(pc)(910KB) ( 280 )   收藏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ⅠE期非结膜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剂量效应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影像资料完整可测量的33例(42只眼)ⅠE期非结膜原发眼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患者资料。结果 当照射剂量分别为18 Gy和27 Gy时,按照WHO标准评价33例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31%和42.9%(P=0.258),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缓解率分别为28.6%和38.1%(P=0.355);33例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100%。33例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8%和84.7%,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6%和89.6%。接受≥30.6 Gy和27 Gy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和95.7%、95.7%(P=0.8578),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3%、83.3%和91.1%、91.1%(P=0.6497)。结论 非结膜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对放疗敏感,27 Gy的照射剂量即可获得较好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确定最佳照射剂量仍需要开展前瞻性大样本的剂量效应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瑞匹坦预防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李慎柯1,安彤同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70. 
摘要 ( 339 )   PDF(pc)(930KB) ( 316 )   收藏
目的 探讨阿瑞匹坦在预防肺癌含铂化疗方案所致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一线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肺癌患者44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使用阿瑞匹坦与否在化疗过程中止吐效果的差异,同时观察阿瑞匹坦在多周期化疗中的止吐疗效。结果 44例患者中,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A组)急性呕吐的发生率为50.0%,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为81.8%;阿瑞匹坦、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急性呕吐的发生率为25.0%,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为47.7%;与A组相比,B组对急性呕吐的治疗有效率(RR)为909%,对延迟性呕吐的RR为77.8%。多周期化疗中阿瑞匹坦维持止吐效果较好,且无疗效衰减现象。阿瑞匹坦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厌食、疲乏、便秘、腹泻,A组厌食的发生率为93.2%,高于B组的63.6%(P=0.001);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瑞匹坦可有效降低含铂化疗方案的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PD-1/PD-L1受体抑制剂与肾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晓敏,胡 泓,潘宏铭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75. 
摘要 ( 503 )   PDF(pc)(2075KB) ( 380 )   收藏
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亟需探究新的治疗方法。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一对免疫共刺激因子,PD-1、PD-L1高表达与肿瘤免疫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PD-1及PD-L1阻滞剂在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亦在不断研究中。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抗PD-1/PD-L1治疗在肾癌中显现一定疗效。PD-1/PD-L1阻滞剂有望成为肾癌治疗的新希望。本文旨在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及PD-L1阻滞剂在肾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99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樊 璠,封 冰,韩思奇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81. 
摘要 ( 359 )   PDF(pc)(896KB) ( 250 )   收藏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短链RNA。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样作用,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演进,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其中miR-199a最受关注。miR-199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上调,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的作用。miR-199a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及转移能力,且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体外研究证实,抑制miR-199a表达或阻碍其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iR-199a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调控机制、增殖与凋亡、侵袭、耐药与转移中的
作用,及其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李雯茹,赵 欣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84. 
摘要 ( 314 )   PDF(pc)(913KB) ( 298 )   收藏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hTERT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作用也已被广泛研究,主要涉及hTERT表达变化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hTERT表达水平作为宫颈癌诊断和预后的可行性等方面。hTERT在宫颈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GE2通过EP1受体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研究进展
宋梦颖,杨沁怡,张智弘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88. 
摘要 ( 314 )   PDF(pc)(1129KB) ( 378 )   收藏
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参与肝癌细胞生长与侵袭的重要细胞因子。PGE2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EP受体结合来发挥其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在肝癌中,PGE2通过前列腺素E受体1(EP1)受体调节EGFR/PI3K/Akt、Src/EGFR/p44/42 MAPK/mTOR等信号通路影响Survivin、YB-1等关键物质,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现就近年来PGE2通过EP1受体促进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晚期胃癌患者口服阿帕替尼1例
杨 柳,戴广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93. 
摘要 ( 287 )   PDF(pc)(1537KB) ( 3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拉帕替尼穿插化疗治疗HER-2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例
侯磊,白 俊,安改丽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1):  95. 
摘要 ( 272 )   PDF(pc)(989KB) ( 2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