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肿瘤学杂志》社
    主编:秦叔逵
    编辑部主任:龚新雷
    地址: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400143;80864363
    E-mail: lczlx@vip.163.com
    邮发代号:28-267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15元,全年180元
    标准刊号: ISSN 1009-0460
    CN 32-1577/R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1.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朱童,王杰军,周文丽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48)      PDF (914KB)(490)       收藏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T细胞在治疗肿瘤中取得了很大进展。CAR具有赋予T细胞更强的靶向性并能打破宿主免疫耐受状态等理论优势,在白血病、淋巴瘤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由于实体肿瘤的脱靶效应、免疫细胞不易进入实体瘤内部等因素,该应用尚处于临床前期试验阶段。本文将CAR修饰T细胞应用于部分实体瘤的试验进行综述,以便于读者更全面的认识CAR修饰T细胞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16年版)
徐建明,梁后杰,秦叔逵,楼文晖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591)      PDF (1490KB)(278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糖酵解代谢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型及其意义
彭秋平1,2,梁后杰1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781)      PDF (917KB)(2335)       收藏
活跃的糖酵解代谢是恶性肿瘤细胞显著的生化特征。即使在有氧条件下,恶性肿瘤细胞糖酵解代谢仍明显活跃,这一特殊生化表型,被称为Warburg效应。临床上已利用Warburg效应,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来诊断恶性肿瘤,而探索通过干预糖酵解代谢途径来治疗恶性肿瘤的策略正备受关注。本文就恶性肿瘤细胞糖酵解活跃的机制,Warburg效应在恶性肿瘤诊断及靶向性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何向明,刘 琳,李苏宜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2905)      PDF (863KB)(1288)       收藏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影响到染色质重塑,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第二高发的肿瘤,研究证实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异常密切相关,HDAC抑制剂(HDACinhibitor,HDACi)靶向HDACs,大量研究已证实HDACi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促进凋亡等作用,并能提高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示HDAC靶向治疗结直肠癌可能是今后又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奥沙利铂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新机制的研究进展
龚新雷,杨柳青,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87)      PDF (1348KB)(908)       收藏
奥沙利铂是第3代的铂类抗肿瘤药,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耐药等特点,明显地不同于第1代和第2代的铂类药物。新近的研究表明,奥沙利铂除了细胞毒作用,即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DNA外,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新机制是影响机体免疫学功能。本文拟对奥沙利铂的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和讨论,以帮助肿瘤医师熟悉有关学术动态,拓展临床治疗和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国外抗肿瘤药物价值评估体系的概述
刘雨晨, 吴 斌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 23 (5): 472-475.  
摘要333)      PDF (856KB)(1025)       收藏
新型抗肿瘤药物高昂的治疗成本促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抗肿瘤方案的价值,ASCO、ESMO、ICER、NCCN和DrugAbacus先后制定了系统评估新药价值的体系,但各体系的价值组成模块及评估方法 却各不相同。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国外现有的抗肿瘤药物价值评估体系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助于我国构建适用的抗肿瘤药物价值评估框架,开展基于价值的治疗决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于山珣, 陈昕, 王朝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 23 (10): 945-951.  
摘要379)      PDF (955KB)(788)       收藏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获得性耐药是阻碍患者临床疗效、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不但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而且还参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耐药的形成。Notch信号通路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通过促进肿瘤干细胞(CSCs)表型、上皮间质转换(EMT)及与其他信号通路串联等途径,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33例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凌斌勋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89)      PDF (903KB)(97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恶性肿瘤患者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比较
李小优,吴剑秋,汤唯艳,张琰,刘宇飞,冯继锋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805)      PDF (645KB)(1331)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的恶性肿瘤患者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方法 对227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当天、第2天和化疗前各测量1次空腹时的身高和实际体重,计算其平均值。按照不同BMI值(≤18.6kg/m2、18.6~23.9kg/m2、24~27.9kg/m2和≥28kg/m2)将患者分为消瘦组(17例)、正常体重组(107例)、超重组(82例)和肥胖组(21例);计算各组患者的实际和理想体表面积,比较两者间差异。结果 正常体重组患者的实际和理想体表面积分别为1.590m2和1.584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患者的实际和理想体表面积分别为1.523m2和1.641m2P<0.05);超重组患者的实际和理想体表面积分别为1.724m2和1.590m2P<0.05);肥胖组患者的实际和理想体表面积分别为1.813m2和1.570m2P<0.05)。结论 不同BMI值患者的实际和理想体表面积有一定的差异,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建议根据理想体表面积计算化疗药物剂量,避免不必要的治疗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林洪生,刘杰,王硕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318)      PDF (1000KB)(942)       收藏
确立适合中医恶性肿瘤自身发展的疗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并提出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循证医学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综合中医肿瘤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选择性纳入多重考量指标,同时重视生存质量及证候等反映中医特色的评价指标,最大程度提高临床疗效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提升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展现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全球及我国宫颈癌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蔡会龙, 原伟光, 孙惠昕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 28 (01): 90-93.  
摘要550)      PDF (869KB)(935)       收藏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通过GLOBOCAN 2020数据库估计了全球185个国家/地区的36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GLOBOCAN 2020数据库显示,宫颈癌无论是发病病例还是死亡病例,均为全球女性第四大肿瘤,宫颈癌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从人群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趋势等方面汇总和比较全球及中国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流行现状,并结合目前已报道的人乳头瘤病毒等宫颈癌危险因素、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以期为今后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线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高迁移率族蛋白A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刘亚芳,刘红兵,宋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770)      PDF (875KB)(849)       收藏
高迁移率族蛋白A(HMGA)家族包含4种蛋白,HMGA2是其中的一员。HMGA2可以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可以维持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以多种机制参与多个生物事件的调节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证实HMGA2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就HMGA2在恶性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薛璐昕, 张志凡, 刘芳岑, 王晓露, 王琴, 刘宝瑞, 李茹恬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 28 (01): 77-83.  
摘要301)      PDF (947KB)(891)       收藏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少见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除骨或软骨以外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但晚期转移患者通常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许多肿瘤中,ICIs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在软组织肉瘤中,虽然有相关应用探索,却尚未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总结了ICIs在软组织肉瘤临床治疗中的进展,包括ICIs单药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使用,探讨了ICIs在未来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研究方向,希望为相关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奥沙利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杨朝旭,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433)      PDF (961KB)(1481)       收藏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袭,早诊困难,确诊时大多数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棘手,预后很差;如果仅仅采取支持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亚太国家只有3~4个月,而欧美国家也不过6~9个月。对于晚期肝癌,临床上经常采用系统化疗作为姑息治疗,但是迄今缺乏标准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奥沙利铂(OXA)作为第3代
铂类药物,治疗多种消化道肿瘤疗效确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OXA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有些已有结果且陆续发表,特别是2010年ASCO年会上新报告的EACHⅢ期试验结果令人鼓舞。本文拟对有关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和讨论,以供同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学性质与免疫治疗
孟亚秋 综述,顾 军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3757)      PDF (927KB)(1530)       收藏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其内包含各类型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和B细胞。由于这些免疫细胞的存在,以及TDLN位于肿瘤下游这一位置的独特性,使得TDLN成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然而TDLN还常常扮演另外一个角色,即对肿瘤产生免疫耐受进而成为肿瘤细胞远组织转移的中转站。在TDLN的免疫治疗中,除常见的离体激活细胞疗法和体内激活细胞疗法外,一些新的治疗方式如靶向治疗等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TDLN的免疫学性质,以及目前与TDLN相关免疫治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MTT法抗肿瘤药敏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赵满仓1,魏文青1,刘 晶1,张 艳1,焦 娟1,付 瑶1,安 平1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31)      PDF (864KB)(891)       收藏
目的:对于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观察抗肿瘤药物包被板的稳定性。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T法测定抗肿瘤药物敏感性,观察红细胞、血小板、3种DMSO及不同浓度MT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监测肿瘤药物包被板的稳定性。结果:一定浓度范围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可影响实验结果;进口和国产分析纯的DMSO与MTT的呈色反应是一致的,吸光度(A值)与MTT呈浓度依赖性;冷冻干燥的抗肿瘤药物包被板的稳定性优于未经冷冻干燥的药物包被板。结论:明确实验过程中多种影响因素,有助于规范MTT法体外抗肿瘤药敏试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机制及对策
何 倩 综述,潘跃银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799)      PDF (859KB)(1169)       收藏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敏感型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均发现内分泌治疗存在原发或继发耐药,导致内分泌治疗失败,本文主要介绍内分泌治疗代表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相应
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650)      PDF (1150KB)(169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全身多发转移1例
李光辉,肖文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35)      PDF (1800KB)(125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丁晓萍,张亭亭,侯庆香,冯莉,陈玲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061)      PDF (898KB)(766)       收藏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在第二炮兵总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75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RRH)组23例、腹腔镜(LRH)组15例和开腹(ARH)组37例。结果RRH组、LRH组及ARH组的出血量分别为(110.6±31.0)ml、(274.2±44.6)ml 和(1219.0±738.7)ml,输血量分别为(17±100)ml、(80±160)ml 和(1000±560)ml,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6%(2/23)、20.0%(3/15)和48.6%(18/37),术后胃肠道的恢复时间分别为(33.2±17.0)h、(51.0±10.8)h 和(63.7±7.9)h。RRH组与LRH组及ARH组比较,上述4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中,机器人手术系统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术出血少、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短及手术并发症低,提示机器人手术在宫颈癌治疗方面更具安全性、可行性和一定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放射治疗增敏的研究现状
赵维勇1,2 综述,孙新臣3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443)      PDF (694KB)(1031)       收藏

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既往认为由于实体肿瘤中普遍存在乏氧细胞,大多数肿瘤都存在一定的放射抗拒性,故放疗增敏尤其重要。目前,放疗增敏的概念己包括DNA损伤、血管形成、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紊乱、凋亡等多个领域。本文就放射治疗增敏机制及增敏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肿瘤休眠期细胞的研究进展
于正洪1,姜恩泽2,王新星1,陈龙邦1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199)      PDF (873KB)(738)       收藏
肿瘤休眠是肿瘤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处于肿瘤休眠阶段中,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休眠期细胞可能出现在肿瘤早期、微转移期和肿瘤微残留中。肿瘤休眠期细胞能在静止阶段和增殖阶段之间转换,可能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原因。目前对该转换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血管生成、免疫应答、微环境中的各类因子和信号通路等。对肿瘤休眠期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可提供针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治疗策略,对临床和科研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
孙洋1,郭彦君2,周丽娜1,安永恒1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258)      PDF (1033KB)(643)       收藏
近年发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罹患肺癌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但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及影像学特征,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同时IPF-LC患者常因肺功能差而无法耐受放化疗,使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限制,并且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措施又会加重肺纤维化的进程,导致IPF-LC治疗难度加大,预后不佳。本文旨在对IPF-L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肿瘤相关性贫血铁代谢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魏 玮2,何俊民1,王理伟2,茅惠明2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2484)      PDF (849KB)(831)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铁、铁蛋白和转铁蛋白测定联合生活质量评分在不同程度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免疫散射浊度法定量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亚铁嗪终点比色法测定血清铁。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血清铁水平在中度贫血组与无贫血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评分在各程度贫血组与无贫血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重度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比较,中度与重度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而铁蛋白、转铁蛋白在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肿瘤患者的贫血愈重,血清铁愈低,生活质量评分愈低。因此恶性肿瘤贫血除治疗原发病外,应重视纠正贫血,以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ESR1基因改变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赵爽,陈双双 ,于正洪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602)      PDF (897KB)(734)       收藏
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内源性及获得性耐药现象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ER是由ESR1基因编码的一种核蛋白,ESR1基因突变在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ESR1基因异常改变包括基因数量、基因重排以及错义点突变。ER配体结合域(LBD)突变的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分泌耐药机制的理解。此外,研究表明,ER-LBD突变的激动构象和拮抗构象之间的动力学改变也可导致内分泌治疗耐药。目前,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靶向治疗研究主要有提高氟维司群或他莫昔芬或其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选择性ER降解剂的剂量、靶向ER共激活因子(SRC-3抑制剂)或靶向ER信号通路下游的基因(CDK4/6抑制剂),新型药物的研究有望解决内分泌治疗的耐药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损伤的药物防治进展
邰宵辉, 张玲芳, 党春艳, 张旭霞, 薛丽, 刘乐, 李红玲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 28 (01): 70-76.  
摘要0)      PDF (949KB)(461)       收藏
 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手段的改进,抗肿瘤药物如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免疫制剂等相关心脏损伤已经成为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某些肿瘤人群中,心血管死亡的长期风险已经超过了癌症死亡的风险。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人们对在抗肿瘤治疗开始时使用心脏保护策略越来越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右丙亚胺、神经激素拮抗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等可干预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损伤,现对最近完成的以及正在进行的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损伤药物防治的临床试验的证据进行评价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NKT细胞对肿瘤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陈佳文, 艾绍正, 白海, 吴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22 (12): 1135-1138.  
摘要181)      PDF (891KB)(630)       收藏
自然杀伤T(NK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独立天然淋巴细胞亚群,不断有研究表明其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NKT细胞亚群及功能不断被发现,不同亚群对肿瘤免疫的影响不尽相同,各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深入了解NK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肿瘤血管异质性的研究进展
 徐 燕,王 丹 综述,梁志清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292)      PDF (840KB)(967)       收藏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血管生成。受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肿瘤血管在形态、功能、蛋白表达、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以及在遗传学水平上与正常血管存在差异。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能动态的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不同肿瘤,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长部位,同一条脉管不同区域,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均表现出异质性。了解肿瘤血管的异质性,不仅可以提高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减少药物副反应,也为了解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贝伐珠单抗治疗脑转移瘤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分析
赵儒钢,孟祥颖,申戈,董大鹏,王军良,周振山,吴世凯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824)      PDF (1166KB)(773)       收藏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瘤难治性瘤周水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伴难治性瘤周水肿的恶性肿瘤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腺癌脑转移7例、肺癌5例、食管癌1例、右上颌窦腺样囊性癌1例。所有患者均为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脑水肿病例。评估患者在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及MRI显示的水肿体积,并详细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中位剂量为4.76 mg/kg。全组14例患者中,11例患者在贝伐珠单抗给药后头晕、头痛症状明显减轻,3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全组14例患者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瘤周水肿体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8 804±14 859)mm3 vs.(80 100±28 338)mm3,P=0.02],水肿指数较治疗前有降低的趋势(15.38±7.12 vs. 26.40±16.52,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中有1例于第2次贝伐珠单抗治疗后出现上颌窦创面大量出血死亡,3例患者出现可控制的高血压,未出现蛋白尿、贫血、口腔炎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控制恶性肿瘤脑转移的难治性瘤周水肿,为严重脑水肿患者争取放疗机会,但应谨慎掌握适应证,警惕严重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SIRT6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马澜婧1,马玉帛2,张松3,聂勇战3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612)      PDF (949KB)(780)       收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是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其参与细胞基因组稳定、糖脂代谢和炎症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来研究表明SIRT6可通过自身酶活性调节与肿瘤发生、增殖及代谢等多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蛋白活性,继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SIRT6的生物学功能、其在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不均质性脂肪肝误诊为原发性肝癌1例
汪茂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148)      PDF (1392KB)(116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859)      PDF (873KB)(120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分析
黄声稀,金伟奎,司 芩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205)      PDF (1135KB)(425)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经筛查的139例患者的168个甲状腺结节。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超声造影组52例患者共66个结节,弹性成像组56例患者共68个结节,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联合组31例患者共34个结节,所有结节均行细针穿刺病理活检。分析结节的病理、常规彩超检查结果及各组的影像学表现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组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效能。结果 168个甲状腺结节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良性112个,恶性56个。超声造影组良性41个,恶性25个;弹性成像组良性47个,恶性21个;联合组良性24个,恶性10个。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0.883、0.847;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0%、75.0%、73.0%,96.8%、94.4%、94.6%和90.0%、77.7%、80.0%。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优于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单独使用。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可大大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杨晋生, 古选民, 方军超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9, 24 (2): 153-157.  
摘要537)      PDF (909KB)(711)       收藏

目的 分析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胶质瘤组织和14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脑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法(MSP)检测MGMT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MGMT甲基化状态的高、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O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OS的因素。结果 70例胶质瘤患者中48例(68.6%)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仅2例(14.3%)MGMT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类型、KPS评分、p53和Ki-67表达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甲基化患者中位OS为30个月,明显长于非甲基化者的1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WHO病理分级、烷化剂化疗、MGMT甲基化与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WHOⅡ级、未接受烷化剂化疗、MGMT非甲基化是影响低级别胶质瘤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GMT甲基化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判断胶质瘤恶性度、评估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贾静综述,陈颖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842)      PDF (850KB)(790)       收藏
侵袭和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机制复杂,其中血小板及其粘附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表明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血小板可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循环系统的免疫清除,促进肿瘤细胞被脉管系统捕获进而导致进一步的组织损伤。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王杰军,李 睿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2536)      PDF (826KB)(1298)       收藏
通读新版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可以发现,该指南为最大程度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癌痛疗效做了细致全面的阐述。强调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在癌痛治疗过程中的指引作用,注重心理社会支持。在临床操作上,突出了全面疼痛评估与治疗过程中反复评估的重要性,强调短效阿片药物的滴定治疗在疼痛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关注综合治疗的重要作用等。从总体上说,新版指南与旧版指南的基本原则一致,但是内容更加细化和全面,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肿瘤代谢共生的研究进展
杨琼, 夏良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12)      PDF (927KB)(756)       收藏
20世纪20年代,德国生化学家瓦伯格发现即使在有氧条件下,肿瘤细胞也是通过糖酵解的方式获得生存必需的能量,这一现象被称为瓦伯格效应。然而,后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肿瘤中均存在瓦伯格效应,或者说并非所有的肿瘤细胞均存在瓦伯格效应。肿瘤细胞的代谢存在明显的多样性,部分细胞表现为糖酵解方式产能,另外一部分细胞表现为氧化磷酸化方式产能。两类细胞能够通过乳酸穿梭机制相互协调,和谐共处,即代谢共生。本文将就代谢共生的物质基础和细胞间的代谢共生现象,以及代谢共生对肿瘤细胞特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面作一综述。希望通过对代谢共生的全面认识为设计全新而高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璐, 孙婧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 28 (01): 84-89.  
摘要0)      PDF (935KB)(633)       收藏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转移性疾病仍然是结直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淋巴和血源传播途径外,结直肠癌还会引起肿瘤细胞的腹腔传播,最终导致腹膜癌。随着各种治疗的进展,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对伴有腹膜转移的患者疗效并不理想。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使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患者受益,预后较好,腹腔内加压气溶胶化疗(PIPAC)、新辅助化疗、Radspherin短距离辐射等新型疗法也相继出现。本文就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线粒体融合蛋白2及Ras-MAPK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单系金综述,张景华,李玉凤,刘岩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1093)      PDF (1013KB)(615)       收藏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由新鉴定的抑癌基因Mfn2编码,它的抗肿瘤作用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有关。MAPK是Ras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主要支路,在细胞恶变和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Mfn2的分子结构、调控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与Ras-MAPK信号通路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骨肉瘤患者化疗后肿瘤坏死率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黎承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摘要943)      PDF (1051KB)(110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