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肿瘤学杂志》社
    主编:秦叔逵
    编辑部主任:龚新雷
    地址: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400143;80864363
    E-mail: lczlx@vip.163.com
    邮发代号:28-267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15元,全年180元
    标准刊号: ISSN 1009-0460
    CN 32-1577/R
目录列表
2017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31
论著
核因子蛋白90敲减对肝癌细胞增殖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宋 丹1,魏 莉2,吴家雪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385. 
摘要 ( 461 )   PDF(pc)(1696KB) ( 451 )   收藏
目的 探究核因子蛋白90(NF90)敲减对肝癌细胞增殖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靶向NF90的寡核苷酸链克隆至PLKO质粒后,包装出靶向敲减NF90的慢病毒shRNA(带有绿色荧光标签及G418抗性)。将肝癌细胞QGY-7703、SMMC-7721分为对照组及干扰组,分别感染包含随机序列shRNA和靶向NF90 shRNA的病毒液。48 h后流式分选出带有绿色荧光的阳性细胞,G418筛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鉴定NF90的蛋白表达水平,最终在对照组中选取一株细胞命名shRNA-ns,在干扰组中选取NF90敲减效果良好且稳定的两株细胞命名为shRNA-1、shRNA-2。采用CCK-8法检测各株细胞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试验分析各株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质谱分析预测NF90的相关结合蛋白,内、外源免疫共沉淀确定NF90与多聚ADP核糖合成酶(PARP1)的关系,荧光定位分析NF90与PARP1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 shRNA-1、shRNA-2细胞中的NF9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hRNA-ns细胞,表明包装的慢病毒敲减NF90效果良好。与shRNA-ns细胞比较,shRNA-1、shRNA-2细胞的生长缓慢,克隆形成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F90与PAR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并且共定位于细胞核。结论 敲减NF90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ARP1相互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133b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张东智,常 亮,苏 君,王 超,谭春雷,李国夫,张学新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391. 
摘要 ( 482 )   PDF(pc)(1120KB) ( 397 )   收藏
目的 探讨microRNA(miR)-133b 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人GBM标本及正常人脑胶质细胞系 HEB中miR-133b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miR-133b对GBM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来确定miR-133b的靶基因。结果 与正常人脑胶质细胞系HEB比较,miR-133b在GBM标本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1.0±0.17 vs. 2.42±0.69, P<0.05);转染miR-133b mimic后GBM迁移和侵袭跨膜细胞数分别为66±17和60±14,均低于转染NC组(P<0.05);与转染NC组比较,转染miR-133b mimic后MMP-1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miR-133b靶向调节MMP-14。结论 miR-133b通过直接靶向调节MMP-14抑制GBM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作为GBM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代替肿瘤组织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崔 琮1,靳 杨1,谭招丽1,王 岩1,王友亮2,徐建明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395. 
摘要 ( 486 )   PDF(pc)(981KB) ( 358 )   收藏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代替肿瘤组织进行DNA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检测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标本90例,使用ExoQuick试剂提取血清外泌体,盐析法提取外泌体及血细胞DNA,采用PCR方法扩增K-Ras基因12密码子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突变,比较血清外泌体DNA与血细胞DNA突变的特异性,比较外泌体与组织学检测的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 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外泌体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43例,突变率为47.8%。全组共检出4种突变类型,以G12D突变率为最高。与组织学检测比较,灵敏度为90.6%,一致性为81.1%(Kappa值=0.62,P<0.05)。结论 血清外泌体DNA用于检测肿瘤相关突变,与肿瘤组织相比一致性较高,可作为液体活检的来源指导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刺激分子B7-H3表达对肝细胞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康富标1,王 玲2,张银阁3,王玉文1,孙殿兴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00. 
摘要 ( 438 )   PDF(pc)(2381KB) ( 294 )   收藏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HCC)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术中或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存在转移的HCC患者37例(转移组),以同期按1∶1匹配无转移患者(无转移组)为配对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和转移灶中B7-H3的染色情况。设计针对B7-H3基因的shRNA沉默质粒转染肝癌HepG2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前后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相关分子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N-钙粘蛋白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原发灶边缘和转移灶较原发灶存在更高强度的B7-H3表达。转移组原发灶B7-H3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B7-H3 shRNA转染组HepG2细胞中E-钙粘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1.27±0.23和1.03±0.27,均高于对照质粒转染组(0.71±0.16,0.80±0.05)和未转染组(0.63±0.11,0.7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 shRNA转染组波形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31±0.14和0.36±0.06,均低于对照质粒转染组(0.79±0.09,0.81±0.15)和未转染组(0.82±0.04,0.9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 shRNA转染组N-钙粘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68±0.09和0.56±0.16,均低于对照质粒转染组(1.28±0.26,0.86±0.09)和未转染组(1.42±0.17,1.0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B7-H3可通过调控EMT对HCC肿瘤转移发挥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含利妥昔单抗方案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关系
金 璿1,2,邓丽娟1,2,王宵旰1,2,丁 宁1,2,宋玉琴1,2,朱 军1,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06. 
摘要 ( 429 )   PDF(pc)(1011KB) ( 315 )   收藏
目的 探讨Fcγ受体Ⅲa(FcγRⅢa)158V/F多态性对接受含利妥昔单抗(RTX)免疫化学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65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线接受中位6(1~8)个周期R-CHOP(RTX、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采用巢式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其FcγRⅢa 158V/F基因型,分析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65例患者中共有FcγRⅢa 158V/F基因V/V型27例(10.2%)、V/F型107例(40.4%)和F/F型131例(49.4%),各基因型分布仅与性别有关(P<0.05),与年龄、分期、分子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V/V型、V/F型及F/F型DLBCL患者化疗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85.2%、84.1%和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获中位随访60.7(0.8~109.5)个月,265例中103例(38.9%)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77例(29.1%)死亡。F/F型与V/F及V/V型患者相比,5年无进展生存率(61.1% vs. 62.4%,P=0.757)和5年总生存率(69.2% vs. 74.2%,P=0.2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Ⅰ~Ⅱ期亚组中,F/F型和V/V+V/F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9%和75.9%(P>0.05),V/V+V/F型的5年总生存率为94.7%,高于F/F型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Ⅲ~Ⅳ期亚组各基因型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一线接受含RTX方案的DLBCL患者,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不能预测其疗效及预后,但在早期DLBCL亚组中FcγRⅢa 158V/F基因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预测疗效的标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浆液性癌中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孙岳军1,徐洪明1,沈琴芝1,陈 伟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12. 
摘要 ( 239 )   PDF(pc)(1827KB) ( 279 )   收藏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3蛋白在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和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正常输卵管、1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53例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EphB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EphB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正常输卵管上皮和卵巢良性肿瘤中EphB3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9)、75.0%(9/12),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癌的18.9%(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phB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r=-0.606, P<0.001)和FIGO分期(r=-0.463, P<0.001)呈负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大网膜转移、腹腔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EphB3可能成为区分高、低级别浆液性癌的辅助指标,帮助卵巢浆液性癌病理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家族史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李 丹1,王德强1,王宏宇2,任 琎1,陈德玉1,顾汉刚1,陈文琪1,李小琴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17. 
摘要 ( 282 )   PDF(pc)(1044KB) ( 290 )   收藏
目的 探讨有、无胃癌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4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有胃癌家族史者102例。采用双侧χ2检验分析有、无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在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中,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5 cm、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以及M0分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P<0.05)。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6.1个月,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的51.0个月(P=0.318);但在发病年龄<50岁的亚组中,有胃癌家族史患者的中位OS显著优于无胃癌家族史患者(未达vs.53.0个月,P=0.02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有胃癌家族史患者OS的因素为N分期和M分期(P<0.05),影响无胃癌家族史患者OS的因素为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和M分期(P<0.05)。结论 有、无胃癌家族史的胃癌患者之间存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其OS亦可能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王 丹1,张丽莉2,程晓娜1,张卫国3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23. 
摘要 ( 258 )   PDF(pc)(880KB) ( 258 )   收藏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HR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张艳秋,孙立柱,王昳凡,王 简,殷咏梅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27. 
摘要 ( 308 )   PDF(pc)(916KB) ( 289 )   收藏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激素受体(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HR和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1例,一线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达到病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采用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维持治疗的疗效,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版评价毒性反应,根据随访资料分析预后。结果 31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维持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0个月(95%CI:5.4~18.6个月)。5例患者在一线化疗后获完全缓解,无可评估病灶,其余26例可评估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26.9%和88.5%。内分泌联合曲妥珠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较轻,主要包括乏力(19.4%)、潮热(16.1%)和恶心呕吐(9.7%)。结论 一线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有效后,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维持治疗HR+/HER-2+转移性乳腺癌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张 萍,武晓楠,聂 鑫,艾 斌,李 琳,程 刚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32. 
摘要 ( 339 )   PDF(pc)(881KB) ( 250 )   收藏
目的 探讨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出现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 1月至2015年12月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193例患者,其中一线给予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120例,分析EGFR-TKI治疗过程中疗效及EGFR突变类型与出现获得性耐药时临床进展特点的关系。结果 一线行EGFR-TKI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获完全缓解,获部分缓解(PR)8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1个月;获稳定(SD)36例(30.0%),中位PFS为6.1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PR和SD的116例患者中,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64例(55.2%),中位PFS为11.0个月;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2例(44.8%),中位PFS为8.6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获得性耐药时50例(43.1%)仅有原发病灶进展,66例(56.9%)出现了新的转移病灶。出现获得性耐药时肺部病灶进展最多(37.9%),其次是颅内转移(26.7%)。疗效评价为PR和SD及EGFR外显子19缺失和L858R突变的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与转移部位无关,与新发或原发病灶亦无关(P>0.05)。结论 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患者,肺部病灶进展最多,其次是颅内转移。转移部位与治疗疗效及EGFR突变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氮平预防高致吐性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周冬爱1,马进安2,赵颜忠3,张海霞2,罗丹静2, 胡 皓2, 彭 昊2,胡春宏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36. 
摘要 ( 275 )   PDF(pc)(908KB) ( 364 )   收藏
目的 评价奥氮平预防含顺铂、表阿霉素的高致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高致吐性方案化疗2个周期,随机交叉应用A→B方案或B→A方案进行预防性止呕处理。A方案(空白对照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 d1+地塞米松10 mg d1~d3,静推;B方案(奥氮平组):A方案基础上,加用奥氮平10 mg d-1~d5,睡前口服。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化疗后5天内急性(0~24 h)及延迟性(25~120 h)恶心、呕吐的完全缓解(CR)率,同时评估奥氮平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最终完成2个周期化疗并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50例,脱落2例。奥氮平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急性恶心(88.0% vs. 52.0%,P<0.05)、延迟性恶心(72.0% vs. 20.0%,P<0.05)、延迟性呕吐(86.0% vs. 64.0%,P<0.05)方面CR率更高的,而在急性呕吐方面两组CR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0% vs. 86.0%,P>0.05)。奥氮平止呕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口干、疲劳、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均少见且程度较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盐酸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的基础上,加入奥氮平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致吐性化疗方案致急性恶心、延迟性恶心与呕吐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回状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李红玲1,毛荣军2,谢 乐2,徐园园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41. 
摘要 ( 263 )   PDF(pc)(2539KB) ( 257 )   收藏
目的 探讨脑回状神经鞘瘤(GSW)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例GSW进行临床特征、光镜表现、免疫组化情况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4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2例,均位于头颈部(颈部及腮腺各2例),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或轻微触痛,境界清楚的包块。大体标本肿瘤包膜完整,直径2~4 cm,切面呈灰黄色。镜下肿瘤组织呈实性片状分布,由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胞浆丰富、红染,胞核排列紧密,肿瘤细胞形成不规则梁索状或分枝状并相互吻合,极性明显且富于胞浆的突起分布于梁索状或分枝状胞核两侧,形成脑回状外观。免疫组化显示GSW表达Vimentin、S-100蛋白、CD56、Bcl-2、PGP9.5,弱阳性表达CD99,不表达calponin、β-catenin、desmin、CD34、MSA、SMA、GFAP、collagen IV、Cyclin D1、laminin、AE1/AE3及p63。电镜下显示GSW细胞具有神经鞘细胞特征。结论 GSW具有独特的形态学表现,其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征均具有神经鞘细胞分化的特点,因此推测该肿瘤可能为神经鞘瘤的一种新亚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观察

潘 军,秦叔逵,杨宁蓉,郝利平,赵晓越,王 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46. 
摘要 ( 330 )   PDF(pc)(905KB) ( 266 )   收藏
目的 探讨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十二指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接受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的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9例,分别采用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化疗41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3~8个周期)。9例患者获PR 1例,SD 5例和PD 3例,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1.1%和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9.3个月。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恶心等。结论 FOLFIRI方案对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十二指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姑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吴清木,张江灵,郑维斌,高清龙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50. 
摘要 ( 300 )   PDF(pc)(1222KB) ( 297 )   收藏
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伴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疗效。方法 55例恶性肿瘤伴发SVCS采用伽玛刀联合同步化疗1周期,伽玛刀治疗结束后继续化疗4~6个周期;伽玛刀治疗处方剂量为以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60%等剂量曲线包绕90%以上GTV,DT 45~54 Gy/10~12次;观察症状缓解快慢、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5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SVCS症状均在伽玛刀治疗期间开始缓解,无未缓解或病情进展患者,中位治疗缓解次数6次;2周内完全缓解28例(50.9%),2个月总有效率(RR)为98.2%(54/55),无进展患者。全组随访时间为1~31个月,1年生存率为72.7%(40/55),2年生存率为43.6%(24/55);0~1级急性放射性肺炎4例,0~1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例,1~2级骨髓抑制9例,0~2级胃肠道反应12例,脱发4例;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癌性SVCS有缓解快、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耐受性好及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不失为治疗SVCS的好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罗会芹1,何义富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55. 
摘要 ( 324 )   PDF(pc)(954KB) ( 613 )   收藏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早期胃癌的筛查重视度不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传统化疗一直是晚期胃癌主要的治疗选择,然而单纯化疗的疗效仍十分有限且已达到瓶颈。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本文拟就近几年胃癌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分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孙梦琪,赵 曙,张清媛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61. 
摘要 ( 431 )   PDF(pc)(890KB) ( 534 )   收藏
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以化学免疫治疗耐药性及低生存率为特点,表现为不典型的细胞形态和侵袭性的临床行为,因此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都是个难题。本综述分别对不同类型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进行介绍,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此类恶性肿瘤的认识,从而提升其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elltracks® AutoPrep® 系统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可行性分析*
韩 露1,2,李 胜1,2,王振平3,崔 凯1,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65. 
摘要 ( 326 )   PDF(pc)(905KB) ( 249 )   收藏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elltracks® AutoPrep® 系统会漏检非典型上皮特性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这部分CTCs比单纯表达上皮特性的CTCs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价值。本文主要综述CelltracksAutoPrep系统与ISET技术的对比研究及EpCAM表达、混合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细胞、循环肿瘤干细胞和不可逆EMT+肿瘤细胞对Celltracks® AutoPrep® 系统检出率的影响,分析Celltracks® AutoPrep® 系统检测CTCs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学性质与免疫治疗
孟亚秋 综述,顾 军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69. 
摘要 ( 3109 )   PDF(pc)(927KB) ( 1364 )   收藏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其内包含各类型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和B细胞。由于这些免疫细胞的存在,以及TDLN位于肿瘤下游这一位置的独特性,使得TDLN成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然而TDLN还常常扮演另外一个角色,即对肿瘤产生免疫耐受进而成为肿瘤细胞远组织转移的中转站。在TDLN的免疫治疗中,除常见的离体激活细胞疗法和体内激活细胞疗法外,一些新的治疗方式如靶向治疗等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TDLN的免疫学性质,以及目前与TDLN相关免疫治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阿帕替尼多线治疗晚期肺神经内分泌癌获部分缓解1例

廖 峰,华海清,秦叔逵,龚新雷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74. 
摘要 ( 249 )   PDF(pc)(925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术后复发1例
汪 洋,张 群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76. 
摘要 ( 217 )   PDF(pc)(2130KB) ( 4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囊Paget病1例
李玲玲,朱建军,吴 剑,徐磊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 (5):  479. 
摘要 ( 235 )   PDF(pc)(1440KB) ( 7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