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肿瘤学杂志》社
    主编:秦叔逵
    编辑部主任:龚新雷
    地址: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400143;80864363
    E-mail: lczlx@vip.163.com
    邮发代号:28-267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15元,全年180元
    标准刊号: ISSN 1009-0460
    CN 32-1577/R
目录列表
2011年, 第1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31
论著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M2T309G位点多态性
陈 红1,谢 丽1,2,胡文静1,2,禹立霞1,2,钱晓萍1,2,刘宝瑞1,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577. 
摘要 ( 1762 )   PDF(pc)(929KB) ( 706 )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MDM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9位点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建立MDM2SNP309位点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检测法。应用煮沸法处理血样取得粗制DNA,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建立位点特异引物法检测MDM2SNP309位点基因型。比较静置不同时间、反复冻融等处理以及存在血液学指标异常的血样经煮沸法提取DNA对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的影响,通过观察PCR扩增情况,评估不同处理方法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结果 荧光定量建立MDM2SNP309位点PCR检测方法。煮沸法提取的DNA可用于普通PCR、荧光定量PCR扩增体系,且煮沸法处理血样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结论 采用MDM2基因SNP309位点特异性引物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MDM2基因SNP309位点检测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赵 红,张清媛,王静萱,汤大北,王云萱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582. 
摘要 ( 1640 )   PDF(pc)(689KB) ( 716 )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所致骨关节症状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选择Ⅰ ~Ⅲ期绝经后乳腺癌患者51例,33例应用AIs治疗,分为有较严重骨关节症状组16例(BPI-SF疼痛评分>7)和未出现骨关节症状组17例,另18例为未进行AIs治疗受体阴性组。同时设对照组(健康人)16例。取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检测血中雌激素(E2)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浓度以及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的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率。结果 有症状组的E2水平为(72.8±58.9)pmol/L,无症状组为(67.4±57.6)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206.9±119.4)pmol/L(P<0.01),但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的IFN-γ浓度为(82.83±5.53)pg/ml,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受体阴性组(P<0.05);有症状组的IL-4浓度为(22.83±1.09)pg/ml,低于无症状组和受体阴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有症状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率为(5.6±1.1)%,低于无症状组的(12.1±2.3)%和受体阴性组的(14.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症状组的骨代谢指标BALP和CICP水平分别为(62.1±5.5)U/L和(156.8±41.1)ng/ml,均高于无症状组的(45.2±4.6)U/L和(137.5±36.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症状组的BGP水平与无症状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AIs产生的相关骨关节症状可能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异常密切相关,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大鼠腹腔内植入给药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张改琴1,秦叔逵2,殷晓进,陈亚利,魏红梅,梅魁敏1,李苏宜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586. 
摘要 ( 1984 )   PDF(pc)(1394KB) ( 586 )   收藏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中人氟安)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赋型剂对照组(L-聚乳酸)、中人氟安组(20mg)和普通氟尿嘧啶(5-FU)注射液组(20mg),每组14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始实验。给药前、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给药第21天处死大鼠,观察腹腔脏器的粘连情况,HE染色光镜观察腹腔脏器、粘连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比较,中人氟安组无明显差异,而5-FU注射液组大鼠的体重增长缓慢(<0.05)。给药第7天,中人氟安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
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浓度分别为(11.46±0.71)×10/L、(1.75±0.14)×10/L、(6.47±0.28)×1012/L和(670.00±74.79)×10/L,与给药前水平相近;而普通5-FU注射液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浓度分别为(8.73±0.54)×10/L和(0.52±0.12)×10/L,均低于给药前水平(<0.05)。与给药前比较,给药第14天各组大鼠外周血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中人氟安组大鼠的腹腔脏器粘连率为57.14%,明显高于普通5-FU注射液组的21.43%(<0.05);其腹腔脏器间粘连程度亦较普通5-FU注射液组严重(=0.045)。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中人氟安组大鼠
的小肠、结肠和胃组织未见异常,而脾肝包膜、脾胃浆膜和胃肝包膜粘连紧密。结论 中人氟安大鼠腹腔内植入给药的毒性低,较为安全,但易引起大鼠腹腔脏器粘连,其粘连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颗粒植入方式及药物载体L-聚乳酸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葛京平1,孙颖浩2,高建平1,魏 武1,龚 隽1,许传亮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593. 
摘要 ( 1858 )   PDF(pc)(531KB) ( 676 )   收藏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及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肾部分切除术79例肾癌患者(肿瘤最大径≤4cm),平均年龄53.9岁。79例患者分为RLPN组(42例)和OPN组(37例),比较两组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生存随访情况等。结果 RLPN组和OPN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10±5.71)min和(23.10±4.68)min、(109.90±20.40)min和(120.30±17.52)min、(7.80±1.41)d和(9.10±1.7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7.0±73.99)ml和(130.20±89.51)ml、2.4%(1/42)和2.7%(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2.4%(1/42)和8.1%(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随访18~60个月,无复发或转移,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对于较小的肾癌,RLPN术式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患者恢复快,但受限于操作条件和技术,肾蒂阻断时间较长,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连生地方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临床观察
王晓萍1,傅辰春1,张新良1,丁 巍1,赵云艳1,刘 丽1,华海清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597. 
摘要 ( 1598 )   PDF(pc)(618KB) ( 608 )   收藏
目的 观察黄连生地方治疗放射性口腔干燥症的疗效,旨在为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64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初治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分中药+放疗组(中放组)34例和单放组30例。中药为复方制剂黄连生地方,每日1剂,自放疗开始第1天至全程结束后4周。放疗为6MV-X线常规分割照射,鼻咽根治剂量DT70Gy。临床症状(口干)评价标准为RTOG和Nishioka分级标准,唾液腺功能检测包括唾液动、静态流率测定和99Tc4同位素检测,并对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中放组口干症状在放疗后不同时段均较单放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酸反应排泄率(ER)在放疗结束时和结束4周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放组在放疗结束时和结束4周的ER值明显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放组和单放组治疗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中药复方制剂黄连生地方使用安全、方便,能有效减轻患者口干症状,可作为临床防治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STM1基因多态性与川北地区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杜国波,马代远,谭榜宪,柳 弥,赵妍丽,杨明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02. 
摘要 ( 1364 )   PDF(pc)(453KB) ( 546 )   收藏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川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川北地区12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2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评价其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GSTM1缺失基因型[GSTM1(-)]频率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4%和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22);GSTM1(-)基因型与肺鳞癌(OR=0.97,95%CI:0.52~1.83,=0.934)和腺癌(OR=0.94,95%CI:0.42~2.04,=0.844)风险亦无明确关系。结论 GSTM1各基因型与肺癌风险无明确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道间质瘤中Maspin、uPA、VEGF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姜忠敏,张 亮,张力东,李宝江,郑 末,孙雅静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06. 
摘要 ( 1623 )   PDF(pc)(852KB) ( 594 )   收藏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Maspin、uPA、VEGF和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GIST组织中Maspin、uPA、VEGF及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指标表达与GIST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Maspin与uPA、VEGF、VEGF-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42例GIST组织中,Maspin、uPA、VEGF和VEGF-C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1.9%(26/42)、64.3%(27/42)、59.5%(25/42)和54.8%(23/42)。逆转录PCR检测显示,Maspin、uPA、VEGF和VEGF-CmRNA在GIST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与其相应蛋白表达的趋势基本一致。随着GIST侵袭危险性增加,Maspin表达显著降低,uPA蛋白及VEGF、VEGF-C表达均显著增加(<0.05),而uPA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0.05)。随着GIST出现复发转移,Maspin表达显著降低,VEGF和VEGF-C表达显著增加(<0.05),而uP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0.05)。Maspin与uPA、VEGF、VEGF-C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0.429,<0.05;=-0.312,<0.05;=-0.292,<0.05)。结论 Maspin表达下调或缺失促进uPA、VEGF和VEGF-C表达上调在GIST演进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4种蛋白均有可能是预测GIST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辅助因子;Maspin基因有可能是GIST靶向治疗新的研究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 -tubul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樊英瑞1,陆彬彬1,杨 春2,王科明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10. 
摘要 ( 1788 )   PDF(pc)(493KB) ( 692 )   收藏
目的 探讨β-tubulin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53例癌旁组织中β-tubulin的表达,并对β-tubulin不同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β-tubulin高表达率为70.69%(41/58),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无关(>0.05)。癌旁组织中β-tubulin高表达率为64.15%(34/53),与胃癌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1例患者中,胃癌组织β-tubulin高表达组的2年生存率为52.0%,低表达组为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β-tubul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失败后不同解救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陈映霞,秦叔逵,王 琳,刘秀峰,华海清,杨宁蓉,龚新雷,黄 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13. 
摘要 ( 1627 )   PDF(pc)(520KB) ( 715 )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解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适宜的化疗方案。方法 88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分为紫杉类组(32例):多西紫杉醇60~75mg/m或紫杉醇135~175mg/m,分d、d;5-FU500mg/m~d或顺铂20mgd~d,21天为1周期。奥沙利铂组(31例):奥沙利铂85mg/m;5-FU400mg/mivd、d,5-FU600mg/m,civ22h,d、d;CF200mg/m、d,14天为1周期。伊立替康组(25例):伊立替康150~180mg/m,d;5-FU400mg/mivd、d,5-FU600mg/m,civ22h,d、d;CF200mg/m、d,14天为1周期。结果 88例均可评价不良反应,82例可评价客观疗效。紫杉类组、奥沙利铂组以及伊立替康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2%、14.3%和17.4%,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8.4%、60.7%和65.2%;中位PFS分别为2个月(1.39~2.61个月)、3个月(2.16~3.84个月)和3个月(2.46~3.5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5);中位OS为6个月(4.21~7.79个月)、7个月(6.12~7.88个月)和7个月(5.08~8.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93)。3组不良反应易耐受,主要为1~2级血液学毒性。伊立替康组腹泻发生率较高,为48%,但3级以上发生率较低,仅为8%。奥沙利铂组外周神经毒性为48%。结论 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失败后采用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解救治疗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但疗效有限,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伽玛刀序贯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康静波,聂 青,张丽萍,张 军,李启亮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17. 
摘要 ( 800 )   PDF(pc)(629KB) ( 654 )   收藏
目的 探讨伽玛刀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0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4例,先给予伽玛刀治疗,之后予TACE治疗;B组37例,先给予TACE治疗,之后予伽玛刀治疗;C组30例,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结果 101例患者治疗3个月的有效率为87.1%(88/101)。A、B两组之间的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局部控制率、生存率、门脉癌栓有效率、AFP改善率及腹胀、腹部不适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但均优于C组(<0.05)。B组肝功能恶化率高于A组(<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全组患者随访5~36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采用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的疗效较好,先给予伽玛刀治疗再行TACE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古金耀,熊雪峰,李道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22. 
摘要 ( 1778 )   PDF(pc)(543KB) ( 566 )   收藏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直线加速器或全身伽玛刀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108例不能手术的PHC患者中50例行TACE联合直线加速器放疗(加速器组),58例行TACE联合全身伽玛刀放疗(伽玛刀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MMC)10~20mg、氟尿嘧啶(5-FU)1000~150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40%超液态碘化油5~20ml。直线加速器治疗用6MVX,95%等剂量线包绕PTV,40~60Gy/15~25f,3~5f/周;伽玛刀治疗用月亮神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旋转聚焦全身放射治疗系统(LUNA-TM-260),40% ~60%等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剂量3~6Gy,3~5f/周,照射总量30~50Gy。联合应用TACE为1~3个疗程。结果 加速器组及伽玛刀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和16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6个月和8.1个月;2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5.4%和43.6%(χ =0.020,=0.887),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6.5%和37.9%(χ =0.040,=0.841);2年生存率分别为411%和396%(χ =0.021,=0.885),3年生存率分别为34.3%和30.2%(χ =0.368,=0.544)。加速器组中出现1例放射诱发的肝病,伽玛刀组未见相关病例。结论 直线加速器和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PHC均安全可靠,疗效相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剂量变化的分析
魏 青1,钱普东1,蒋明华1,翟振宇1,卞秀华1,黄生富1,郭叶松1,李苏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26. 
摘要 ( 1730 )   PDF(pc)(520KB) ( 613 )   收藏
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计划与初始计划的差异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13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第21次时行螺旋CT扫描,以热塑面膜上的3个激光定位标记点作为参考标记,将首次治疗计划复制到新CT图像上,利用调强计划系统进行正向计算,得到原计划在第21次时的实际剂量分布,并与初始计划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第21次时,腮腺体积均有减小,左侧减少(10.53±6.73)cm=5.637,=0.000),右侧减少(10.49±11.31)cm=3.345,=0.006);左腮腺V26为(2.20±2.64)%(=3.016,=0.011),右腮腺V26为(2.13±2.96)%(=2.596,=0.023),而双侧平均剂量Dmean与V(50Gy)无统计学意义。脑干Dmax为(3.18±5.56)Gy(=2.066,=0.061),脑干D1cc为(4.00±5.30)Gy(=2.723,=0.019)),脑干D1%为(4.22±6.27)Gy(=2.426,=0.032)。脊髓D0.1cc为(7.59±6.90)Gy(=3.969,=0.002),脊髓D1cc为(3.96±3.95)Gy(=3.618,=0.004),脊髓Dmax为(8.49±6.01)Gy(=5.094,=0.000),脊髓Dmean为(2.05±2.79)Gy(=2.657,=0.021)。靶区Dmax为(1.12±2.54)Gy(=1.583,=0.139),靶区Dmin为(2.72±6.51)Gy(=1.509,=0.157),靶区Dmean为(0.12±0.49)Gy(=0.908,=0.382)。此外,垂体、晶体、眼球、颞叶剂量等均无显著意义。在分析剂量变化与体重、T分期、N分期、位置变化(以齿状突为参考点)的研究中,仅显示T分期影响脑干的Dmax值(=0.561,=0.046),其余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虽然靶区的剂量变化不大,但是脑干和脊髓的剂量增高明显,差异较大,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再次CT重新勾画计算,以保护脑干和脊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分割高剂量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Ⅰ期临床研究
穆晓峰1,王迎选1,宁 健1,曹京旭1,吴 芳,史 铭1,李 韧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30. 
摘要 ( 1783 )   PDF(pc)(530KB) ( 547 )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分割、高剂量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放疗靶区最大耐受剂量和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方法 采用“3+3”试验设计模式,1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不可手术切除的初治胰腺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低分割、高剂量适形放疗,单次剂量为4Gy,3次/周,靶区累积照射剂量以4Gy逐渐累加,直至出现限制性剂量毒性反应,靶区累积剂量DT48Gy~56Gy/12~14f;同步给予吉西他滨每周600mg/m2,静滴,1次/周,共7周。观察治疗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当靶区DT达到56Gy/14f时,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血3~4级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减少,故终止试验。获CR1例,PR3例,SD5例,PD1例,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 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推荐采用吉西他滨600mg/m2,1次/周同步放疗,三维适形放疗采用低分割、高剂量模式,靶区最大耐受剂量为DT52Gy/13f,3次/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肝脏和肺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李桂梅,梅 佳,曹晓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34. 
摘要 ( 1717 )   PDF(pc)(792KB) ( 735 )   收藏
目的 探讨肝脏和肺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3例EH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肺EHE1例,肝脏EHE2例。典型病理表现为脏器多发性、边界不清的小结节;瘤组织呈多结节状;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上皮样,胞浆丰富嗜酸性,间质黏液样变
性或透明变性,胞浆内有大空泡,空泡内偶见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F8、CD31、CD34为阳性表达。结论 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4例报告
王俊生,林云华,商建峰,勇 强,姜永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37. 
摘要 ( 1765 )   收藏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35~56岁,平均41岁;左肾2例,右肾2例;肾上极3例,肾下极1例;肿瘤直径3.5~6.5cm,平均55cm;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均为体检发现。B超检查提示,2例肾囊实性占位,为良性肿瘤;2例为厚壁型肾囊肿。CT检查提示,3例肾囊实性占位,为良性肿瘤;1例为厚壁型肾囊肿。2例行MRI检查提示,肾脏囊实性占位,为良性肿瘤。结果 4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块与肾组织的界限清楚,易分离;肿块呈囊实性,囊壁厚薄均匀,组织致密且内壁光滑。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2例为低度恶性上皮细胞肿瘤,1例为恶性肿瘤(透明细胞癌不排除),另1例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具有良性肿瘤生长特性的低度恶性倾向的肿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Holyplane”间隙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观察
贾 勇1,侯俊明2,魏 辉1,田 博1,贾 奇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40. 
摘要 ( 1641 )   收藏
目的 探讨经“Holyplane”间隙保留盆腔自主神经(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男性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传统手术与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在男性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情况,对各组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局部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组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0.05);术后排尿障碍、勃起障碍、射精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HPANP手术术式分型与排尿障碍、勃起障碍、射精障碍分级之间呈正相关(<0.05);两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局部复发率HPANP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0.05)。结论 HPANP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对降低局部复发率、预防术后排尿障碍、勃起障碍、射精障碍等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常规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任 伟,高山宝,闫 婧,殷海涛,孔炜伟,刘 娟,钱晓萍,刘宝瑞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44. 
摘要 ( 1700 )   收藏
目的 比较分析3种不同放疗技术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治疗计划,即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CRT要求参考点达到处方剂量54Gy,对3D-CRT和IMRT要求95%的等剂量线(54Gy)包括整个计划靶体积(PTV)。根据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OARs)受量的差异。结果 3D-CRT及IMR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均较CRT计划好,同时减少了脑干、腮腺的受照射剂量;3D-CRT及IMRT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高于CRT。结论 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3D-CRT及IMRT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在保护脑干、腮腺方面较CRT具有明显优势,其中IMRT优势更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钱小霞 综述,司 芩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48. 
摘要 ( 1664 )   PDF(pc)(622KB) ( 603 )   收藏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为第2位。常规超声和钼靶X线是乳腺肿瘤最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但由于各自方法的局限性,其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超声造影技术迅速发展,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本文就近年来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FR-TKIs获得性耐药及耐药后治疗的进展
王慧娟,李 鹏,王启鸣 综述,马智勇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52. 
摘要 ( 1774 )   收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用于化疗后失败或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药物,随着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发现EGFR-TKIs的疗效与EGFR突变相关。然而,几乎所有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耐药,而获得性耐药后目前没有标准治疗方案。本文主要探讨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定义,并对目前克服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膜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张新良 综述,王晓萍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58. 
摘要 ( 655 )   收藏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位居第2位的原发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并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WHO(2007)中枢系统肿瘤分类方法将脑膜瘤的分级、分型做了进一步修改;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了脑膜瘤术前检查及治疗后随访的新思路;手术治疗仍是脑膜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观念已由积极追求肿瘤全切除向更好的术后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发展;
新的放射治疗技术、设备的出现为脑膜瘤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脑膜瘤的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则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总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王妙苗 综述,王杰军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62. 
摘要 ( 1201 )   收藏
癌痛是一种机制独特而复杂的慢性疼痛,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对痛觉过敏、超敏等疼痛相关行为,其相应的脊髓节段内发生独特的神经化学改变。癌痛的发生与外周传入神经敏化和中枢敏化有关,在癌痛早期,以肿瘤细胞、炎症细胞产生的致痛物质以及破骨细胞的持续活化所致的初级传入神经敏化为主;在癌痛后期,肿瘤生长引起的神经压迫与损伤参与了癌痛的发生过程。癌痛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其他尚在开发中的药物等。研究癌痛产生的内在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将为临床肿瘤患者疼痛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例
龚新雷,黄 勇,秦叔逵,王 琳,陈映霞,姜子瑜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67. 
摘要 ( 1050 )   PDF(pc)(436KB) ( 6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脊髓转移1例
徐玲玲,顾康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69. 
摘要 ( 10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赵丽娜,刘爱春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7):  671. 
摘要 ( 11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