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主管: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主办: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编辑出版:《临床肿瘤学杂志》社
    主编:秦叔逵
    编辑部主任:龚新雷
    地址: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邮编:210002
    电话:(025)84400143;80864363
    E-mail: lczlx@vip.163.com
    邮发代号:28-267
    刊期:月刊
    定价:每期15元,全年180元
    标准刊号: ISSN 1009-0460
    CN 32-1577/R
目录列表
2013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8
论著
芥菜籽预防化学诱导小鼠大肠肿瘤的实验研究
李新艳1,郭 文1,袁海锋2,邱恩祺1,袁 葵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97. 
摘要 ( 1168 )   PDF(pc)(949KB) ( 623 )   收藏
目的 评价芥菜籽(MS)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均分为AOM 模型组、AOM+5%MS干预组、AOM+10%MS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小鼠有无肿瘤发生及发生数目、大小和位置, 计算平均肿瘤数和肿瘤发生率;HE染色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PI);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无肿瘤发生,AOM模型组、5%MS干预组和10%MS干预组小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6.7%、 60.0%、4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5%MS干预组平均肿瘤数为1.07±1.10,10%MS干预组为0.67±0.89,均较AOM模型组的2.20±1.21少(P<0.05);10%MS干预组PI为32.0±3.9,均低于AOM模型组和5%MS干预组的59.9±4.4和41.7±4.9(P<0.05);10%MS干预组AI为15.0±2.4,均高于AOM模型组和5%MS干预组的6.9±1.4和9.3±1.5(P<0.05)。结论 MS对AOM诱导的小鼠大肠肿瘤具有化学预防作用,其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沙利铂和人参皂苷Rg3不同联合方式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作用的影响
华 琼,华海清,杨爱珍,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02. 
摘要 ( 1326 )   PDF(pc)(930KB) ( 500 )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奥沙利铂和人参皂苷Rg3不同联合方式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奥沙利铂、人参皂苷Rg3单药以及两药同时和序贯应用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单药和两药不同序贯方式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药和两药不同序贯方式作用后SMMC-7721细胞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奥沙利铂、人参皂苷Rg3单药、两药同时及序贯给药对SMMC-7721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用药组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人参皂苷Rg3先用组(P<0.05),但与奥沙利铂先用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先用组的效果优于人参皂苷Rg3先用组(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奥沙利铂主要将细胞阻滞在S期、G2/M期,人参皂苷Rg3主要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同时用药组和奥沙利铂先用组的凋亡率相似(P>0.05),阻滞细胞于G2/M期,且凋亡率均较先用人参皂苷Rg3组高(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两药序贯及同时应用组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单药组,奥沙利铂先用组与同时用药组相似,均低于人参皂苷Rg3先用组。结论 奥沙利铂、人参皂苷Rg3序贯及同时应用较单药更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先用奥沙利铂后序贯人参皂苷Rg3与两药同时应用的协同增效作用相似,均优于先用人参皂苷Rg3后序贯奥沙利铂,其机制可能与奥沙利铂先用组和同时用药组将细胞阻滞在S期、G2/M期,增加促凋亡作用,同时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OLFOX 4方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杨柳青,秦叔逵,赵宁莉,华海清,刘秀峰,陈映霞,王 琳,朱 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08. 
摘要 ( 1229 )   PDF(pc)(869KB) ( 611 )   收藏
目的 观察评价FOLFOX 4方案系统化疗治疗国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7月至2012年7月,共77例中晚期PLC患者接受FOLFOX 4方案的系统化疗,具体为:奥沙利铂(OXA) 85mg/m2 静滴,d1;亚叶酸钙(LV) 200mg/m2 静滴2h,d1、d2; 氟尿嘧啶(5-FU) 400mg/m2 静推,继以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每2周为1周期。按照RECIST 1.0 版标准每3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TP) 和总生存期(OS),并动态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毒副反应按照NCI-CTC 3.0标准观察和判定;神经系统毒性参照OXA专用神经病变分级标准评判。结果 全组患者中72例可评价疗效,获PR 3例, SD 37例,PD 32例,客观缓解率(RR)为4.2%,疾病控制率(DCR) 为55.6%,中位TTP为2.7个月,中位OS为6.1个月。AFP反应率为11.1%。分层分析显示,曾接受过系统治疗患者的化疗疗效并不劣于初治患者,但是有门脉侵犯或肝外转移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更差。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轻度的周围神经毒性。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 4方案进行系统化疗,对于国人中晚期PLC患者具有良好的病情控制和生存获益,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治疗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观察
牛晓辉,杨勇昆,黄 真,徐海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14. 
摘要 ( 1212 )   PDF(pc)(446KB) ( 574 )   收藏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19例一线化疗失败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均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25~140mg/m2静滴,d1、d8。21天为1个周期。采用RECIST 1.0标准评价疗效,NCI-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无CR病例,获PR 1例,SD 5例,PD 13例;总有效率(RR)为5.3%,疾病控制率(DCR)为31.6%;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2.2个月。仅2例患者发生1级白细胞减少,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安全性良好,并取得一定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catenin与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 丹,孙婧华,朱金明,周 欢,张 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17. 
摘要 ( 1124 )   PDF(pc)(859KB) ( 464 )   收藏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通路对大肠癌干细胞的调节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80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10例肝转移灶组织中大肠癌干细胞标记物EpCAMhigh/CD44+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分析β-catenin、EpCAM/CD4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β-catenin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5.0%(44/80)和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肝转移灶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0%(9/10)。EpCAM/CD44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3/80)和0(0/20)。大肠癌原发灶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EpCAMhigh/CD44+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EpCAM/CD44在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1%,显著高于在其正常表达组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β-catenin与EpCAM/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7,P=0.000)。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可能参与大肠癌干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蔡 滕,吴苏稼,樊根涛,褚立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23. 
摘要 ( 1067 )   PDF(pc)(647KB) ( 430 )   收藏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骨肉瘤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0cm)中MIF表达,分析MIF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情况,Cox多因素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MIF阳性表达率为62.3%,癌旁组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MIF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无关,与肺转移相关(P=0.006)。MIF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0.3%,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的95.8%(P=0.01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nneking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MIF表达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IF表达与骨肉瘤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价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肉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汤丽娜,胡蓓蓓,林 峰,姚 阳,郑水儿,郭跃武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26. 
摘要 ( 1032 )   PDF(pc)(453KB) ( 523 )   收藏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前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NF-α水平,分析骨肉瘤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为(32.08±19.68)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8.00±19.8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与碱性磷酸酶水平(P=0.002)及肿瘤分期(P=0.026)有关。治疗前血清TNF-α升高患者(n=44)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TNF-α水平正常者(n=12)为3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预后相关,该指标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洛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刘德林,孙蔚莉,武 渊,刘培延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29. 
摘要 ( 1068 )   PDF(pc)(503KB) ( 535 )   收藏
目的 观察含洛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47例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含洛铂(30mg/m2)的联合化疗方案,3~4周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无1例获CR,PR 13例,SD 22例,PD 12例,有效率(RR)为27.7%,疾病控制率(DCR)为74.5%。ER或HER-2阳性表达者与其阴性表达者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者与三线及以上治疗者的RR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日期,36例疾病进展,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7个月(95%CI:4.1~5.3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疲乏等,多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含洛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复治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C与T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阮寒光1,熊 娟2,邬 蒙1,王 红1,熊戴群1,刘少龙1,李张云1,雷秋模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33. 
摘要 ( 1357 )   PDF(pc)(477KB) ( 529 )   收藏
目的 比较新辅助化疗TAC与T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分为TAC组(52例)和TP组(50例)。TAC组:多西他赛75mg/m2或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 iv,d1;吡柔比星40mg/m2或表柔比星75mg/m2 iv,d2;环磷酰胺600mg/m2 iv,d1。TP组:多西他赛75mg/m2或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 iv,d1;顺铂30mg/m2 iv,d2~d4。21天为1周期,化疗2~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TAC组获pCR 5例(9.6%),PR 35例(67.3%),SD 9例(17.3%),RR为76.9%;TP组获pCR 4例(8.0%),PR 32例(640%),SD 5例(100%),RR为72.0%,两组pCR率和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中12例经2个周期化疗后肿瘤进展,其中TAC组3例,TP组9例。TAC组有2例发生房性前期收缩,TP组3例发生2级肾功能损伤。TAC组3~4级血液学毒性和脱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P组,但TP组的3~4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TAC组。结论 TAC方案与TP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均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洛铂联合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付 强,宋安萍,肖晓光,黄 柳,秦 凯,袁响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37. 
摘要 ( 803 )   PDF(pc)(430KB) ( 552 )   收藏
目的 观察洛铂联合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或复治广泛期SCLC患者45例,其中接受LE方案(洛铂30mg/m2静滴,d1;足叶乙甙 100mg/m2静滴,d1~d3,21天为1周期)25例,LI方案(洛铂30mg/m2静滴,d1;伊立替康60mg/m2静滴,d1、d8、d15,28天为1周期)20例。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4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2例,PR 24例,SD 15例,PD 4例,有效率(RR) 为57.8%。LE组的RR为48.0%(12/25),LI组的RR为70.0%(14/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和LI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0个月和7.0个月。全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其中3~4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7.8%(8/45),LI组较LE组高(30.0% vs. 8.0%,P=0.002)。全组3~4级腹泻发生率为8.9%(4/45),均发生于LI组且为复治患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洛铂联合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治疗晚期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均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2周方案对比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谢达成,李 宁,王静珏,江卫华,王理伟,周 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40. 
摘要 ( 1129 )   PDF(pc)(460KB) ( 448 )   收藏
目的 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2周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50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试验组方案: 雷替曲塞 2.5mg/m2 静滴,d1;伊立替康(CPT-11) 180mg/m2 静滴,d1。对照组方案:CPT-11 180mg/m2 静滴90min,d1;亚叶酸钙 400mg/m2 静滴,d1;5-FU 400mg/m2 静滴,d1;5-FU 2400mg/m2 持续静滴46~48 h,d1、d2。两方案均2周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毒副反应,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最多治疗12个周期。结果 试验组获CR 1例,PR 4例,SD 18例,PD 2例;对照组获PR 2例,SD 19例,PD 4例。两组有效率(RR)分别为20%和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2%和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2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24%,高于对照组的4%(P<0.05);对照组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试验组(48% vs. 20%,32% vs. 8%,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2周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毒副反应更轻,可以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类抗原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吴小进1,米燕燕2,胡安康3,王 伟1,桑纯利4,冯苏梅1,殷咏梅5,鄂云祥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44. 
摘要 ( 806 )   PDF(pc)(393KB) ( 665 )   收藏
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清糖类抗原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已确诊的60例NSCLC患者的血清CA19-9、CA242、CA125和CA15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肺良性病变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血清CA19-9、CA242、CA125和CA153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肺良性病变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且3组血清CA19-9、CA125和CA153的差异尤为显著(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125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肺鳞癌患者(P<0.05)。NSCLC患者分期越晚,4种糖类抗原的阳性检出率越高,其中CA125和CA153在Ⅰ~Ⅱ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和30.8%,高于CA19-9和CA242的7.7%和7.7%(P<0.05)。结论 糖类抗原检测在NSCLC诊疗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分期及病程监测等方面常规检测方法的辅助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在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张 缨,周 瑜,梅 佳,曹晓卉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47. 
摘要 ( 1200 )   PDF(pc)(1224KB) ( 445 )   收藏
目的 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技术在分子病理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85例恶性浆膜腔积液分层离心获取肿瘤细胞并制作成石蜡细胞块,应用常规病理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 细胞块切片中肿瘤细胞丰富、集中,细胞结构清晰,并保持部分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能够辅助肿瘤确诊及明确分型,荧光原位杂交和基因测序可提供基因扩增及突变情况。30例非小细胞肺癌样本中10例EGFR基因的FISH阳性,8例EGFR基因突变。结论 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块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帮助肿瘤确诊并查找原发灶,有效指导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容积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在上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陈婷婷,张西志,花 威,汪步海,李 军,张先稳,茅冬俊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51. 
摘要 ( 1088 )   PDF(pc)(766KB) ( 545 )   收藏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在上段食管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利用瓦里安Eclipse 8.6计划系统对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单弧360°Rapid Arc放疗计划和五野均分的dIM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统计GTV和PTV的相关剂量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肺、脊髓、正常组织的剂量体积参数,以及总机器跳数(MU)、总治疗时间。结果 Rapid Arc与dIMRT计划中GTV的D2、D98、HI、CI和V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的D2、HI、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id Arc计划的GTV和PTV更具优势;Rapid Arc和dIMRT脊髓D1分别为(3644.15±72.89)cGy和(3810.69±97.51)cGy(P<0.05),肺V20为(13.65±2.19)%和(15.14±1.24)%(P>0.05),平均剂量为(893.95±102.43)cGy和(882.86±120.67)cGy(P>0.05);Rapid Arc计划与dIMRT计划MU分别为482±36和763±89,治疗时间为(102±19)s和(336±41)s。结论 Rapid Arc计划可以达到或优于d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具有较少MU和总治疗时间的优势,能够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可以获得更好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靶区适合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BCT和超声技术在HIFU与IMRT联合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陆启勇1,雷伟杰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55. 
摘要 ( 1049 )   PDF(pc)(1073KB) ( 423 )   收藏
目的 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与超声技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胰腺癌患者均采用HIFU联合IMRT治疗模式。应用超声多普勒评估治疗情况,调整HIFU治疗剂量和治疗次数;CBCT引导下行IMRT,2 Gy/次,5次/周,6~7周,DT 58~70Gy。分析IMRT在CBCT引导后的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KPS评分。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共实施6~18次HIFU治疗。IMRT在CBCT引导后平均误差小于2 mm。21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前KPS评分为 (46.8±9.1)分,治疗后为(87.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3例患者死亡,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 将CBCT图像引导技术与超声技术应用于HIFU联合IMRT治疗胰腺癌,能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量,增强肿瘤的局部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镜筛查细胞学阴性的光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
史佃云,陈赛英,孙 燕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59. 
摘要 ( 1168 )   PDF(pc)(550KB) ( 412 )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镜筛查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光滑、细胞学阴性病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门诊就诊或健康体检中妇科检查肉眼观察宫颈光滑、细胞学检查阴性的女性105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醋酸白色上皮和碘不着色异常征象及其他可疑病变进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1050例中有458例进行了活检,另有56例同时取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和宫颈口息肉/息肉样赘生物部位进行活检,检出CIN 68例,其中属高危病变CINⅡ/CINⅢ 11例;(2)1050例中有72例同时表现醋酸白色上皮和碘不着色双异常,其中64例活检证实为CIN,醋酸和碘双染色试验异常对CIN的阳性预测值88.9%,漏诊率为3.3%;(3)宫颈息肉或息肉样赘生物局部取材350例,仅检出1例CIN(0.3%);阴道镜下异常病变部位取材164例,检出CIN 67例(40.9%),其中CINⅡ/CINⅢ 11例(6.7%);(4)对164例阴道镜下可疑病变病例年龄分布分析显示,醋酸白色上皮和碘不着色双异常在性活跃期年龄段分布频率较高,与CIN的年龄分布相一致,而单纯碘不着色呈现随年龄增大而出现频率增高的特点。结论 阴道镜下检查异常,尤其是醋酸白色上皮和碘不着色双异常,对筛查宫颈癌前病变CIN有积极意义,即使在细胞学检查阴性的光滑宫颈也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陈大富1,庄永敬1,黄建强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63. 
摘要 ( 1019 )   PDF(pc)(422KB) ( 477 )   收藏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n=26)和Rg3联合组(n=26)。单纯化疗组给予FOLFOX 4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 85mg/m2 静滴2h,d1;亚叶酸钙200mg/m2 静滴2h,d1、d2;氟尿嘧啶 400mg/m2 静推,后续以600mg/m2持续静滴22h,d1、d2,每2周为1周期。Rg3联合组在给予FOLFOX 4方案基础上加服人参皂甙Rg3 40mg/d,连用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Rg3联合组患者的KPS评分为75.0±8.3,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4.3±9.6(P<0.05);Rg3联合组感觉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Rg3联合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为(123.26±54.83)ng/ml,低于单纯化疗组的(256.71±78.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3联合组的5年生存率为61.4%,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7.6%(P<0.05)。结论 人参皂甙Rg3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FOLFOX 4方案,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应用
外科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张奕文1,彭伟雄1,梁 健2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66. 
摘要 ( 955 )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34例经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32例恢复良好。获随访29例(90.6%),中位生存时间为16.2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37.9%、24.1%、10.3%和3.4%。其中术后行门静脉及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者23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1%、42.9%、28.6%、14.3%和4.7%,中位生存时间为19.6个月;单纯手术组9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0%、22.2%、11.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加PVTT摘除术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观察
蔡铭泉,李晓虹,张映红,吕晓君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69. 
摘要 ( 1040 )   收藏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单药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2例二线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口服沙利度胺,每日100mg晚睡前顿服,1周后加量至每日200mg,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同时每日口服阿斯匹林75mg。每2个月评价疗效、毒副反应,参照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QOL)。结果 2例获得PR(9.1%),4例SD(18.2%),疾病控制率(DCR)为2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个月;3例(13.6%)生活质量改善,5例(22.7%)稳定。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疲乏、嗜睡,多为1~2级,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单药沙利度胺治疗软组织肉瘤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再程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的抢救体会
徐振华,易峰涛,邵志雄,舒建山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72. 
摘要 ( 1164 )   收藏
目的 探讨鼻咽癌再程放疗后大出血的抢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鼻咽癌患者再程放疗后大出血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法。结果 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例,1例窒息死亡,1例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7例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造影,抢救成功。结论 前后鼻孔填塞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有助于提高鼻咽癌再程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的抢救成功率,虽然存在再次出血的风险,但仍是抢救的必须手段,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与讲座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研究进展
高尔立1,林志远2,杨银龙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74. 
摘要 ( 1104 )   PDF(pc)(590KB) ( 423 )   收藏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是指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而不影响原发肿瘤生长的基因。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在2000年新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现已发现它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转移。本文就BRMS1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多种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
俞雄斌,欧阳学农,余宗阳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79. 
摘要 ( 1057 )   收藏
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研究肺癌转移过程的一个切入点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十九世纪末关于肿瘤转移提出的“种子-土壤”学说已经预测了CTCs的存在。但是,近年来才建立了可靠的、重复性好的检测和分析CTCs的实验方法。目前,CellSearch检测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了美国FDA的认证。CTCs计数可以用于指导对转移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并且能够反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还可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对CTCs的分子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使其有可能被视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液基活检”,它能反映原发肿瘤组织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特征。本文就CTCs的生物学特征、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该方法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IF5B-RET融合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
韩 英,成志勇 综述,蒋丽媛 审校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83. 
摘要 ( 1078 )   收藏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肺癌研究的热点。2012年研究发现肺癌中存在一种新的融合基因KIF5B-RET,其阳性患者多为不吸烟或很少吸烟的腺癌患者。其存在与其他已知的基因改变如EGFR、K-Ras、ALK等相互排斥,提示KIF5B-RET是一种新的致癌驱动突变,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诊断与治疗的一个分子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报道
肝脏癌肉瘤和结肠癌原发性双重癌1例
程 蕾1,陈永安2,郭 佳1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87. 
摘要 ( 839 )   PDF(pc)(694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级伽玛刀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
杨远游,程海民,宁健,穆晓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89. 
摘要 ( 894 )   PDF(pc)(570KB) ( 5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系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
马澜婧,张百红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2):  191. 
摘要 ( 812 )   PDF(pc)(741KB) ( 5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